东城区职教中心对口升学语文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二.docVIP

东城区职教中心对口升学语文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城区职教中心对口升学语文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二

东城区职教中心对口升学语文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二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B.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C.奥斯威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大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实验。 D.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B.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D.我并非没有未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狭小的牢房,有些惨遭疯狂的迫害和打击。 3.下列各项中,语句表达不得体的是 ( )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 B.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天气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C.我从小在乡里长大,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嫁到你们家,辱没了你家的儿子。得到您那么多的彩礼,却不能胜任您的差遣。 D.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写得非常不错,很有见地,也很新颖,也很有文采。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了斧正。 4.仿照示例续写句子。要求:人物出自高中课本或读本,符合人物经历,句式相近。(分) 保持个性,是要有兼济天下的阔大胸怀,夏瑜舍弃功名亲情,矢志实现共和,慷慨赴难; 保持个性, ; 保持个性,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分)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以“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为主题写一句公益广告宣传语。(不超过20字) (分) 请对该事件进行评论,要观点鲜明,并写出理由,语言简洁。不超过50字(3分)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叶廷芳 我们的木构建筑——这里指达到辉煌程度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起,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总爱向前人看齐:以前人的水平为坐标,一味以前人的成就为荣耀,为自满。而欧洲人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都不满足,敢于向前人挑战,设法超越他们。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着重在前人基础上渐进发展,少有革新;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 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门和审美的载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因为人的审美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从19世纪下半叶起,从世界范围看,由于新的建筑学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的诞生,建筑开始了一场崭新的革命。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也已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面临着蜕变。近代西方思潮作为强势文化迅猛地涌入我国,这意味着客观形势已不允许中国建筑从自己的娘胎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我们一边招架,一边接受;来不及细嚼,难免囫囵吞枣。整个20世纪我们在总体上就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大窠臼,既没有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也没有在世界新思潮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地位。到世纪末一看缺少自己的东西,没有进行必要的反思,马上又求助于老祖宗,把前人留下的那些遗产,即把“大屋顶”风格当作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到处用钢筋水泥搞复古。传统是必须继承的,怎么能割断历史的延续性呢?但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