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发展 發展道德學家對道德的看法.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支持柯柏格理論的證據 柯柏格的階段真的有固定次序嗎? 跨文化的發現 縱貫性的證據 認知發展是必要條件,所以有次序 互動交流而進入下個階段 最大發展區域的概念 對柯柏格理論的質疑 文化偏見 西方重視個人主義,鼓勵挑戰權威 有一定的民主素養 性別偏見(G. Gilligan, 1982, 93) 正義的道德 關懷的道德 理論不完整性 預測道德行為 忽略道德情緒 低估了幼兒 馬慶強(1992, p143-175) B國的一個又老又醜的皇帝想要娶A國年輕漂亮的公主為妻,但是A國公主已經有愛人,不願嫁給B國皇帝。B國王大怒,帶領大軍攻打A國,A國的軍隊不堪一擊,幾乎全軍覆沒。B國皇帝答應只要A國的公主肯下嫁給他,他便不再攻打A國。A國的國家面臨國破家亡的危機,乃舉行全民投票已決定公主及國家的命運,結果幾乎一致決定要公主嫁給B國皇帝,公主卻始終不願意嫁給B國皇帝。(引自馬慶強,1992, p.148) 結合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而提出道德發展與助人行為的七階段理論,在討論中特別區別中西文化的差異,由於階段一與階段二是人類普遍共通基本的階段,因此中西文化下的差異不明顯,在階段三以後的在每一個階段中分別出西方的(3W 至 7W)及中國式(3C至7C)的副結構。 七個階段分別為; 階段一:自我中心; 階段二:互惠工具性的利他行為; 階段三:首屬群體的利他行為; 階段四:規範性的利他行為; 階段五:實用(現實)的利他行為; 階段六:自然、善意的利他行為;及 階段七:聖人的利他行為「愛你的仇敵;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聖人情懷。 親疏距離 他並且進一步的在研究中分別需求幫助者的親疏距離,從近親(R1)到仇敵(R5)等五種類別,研究結果發現利他行為有親疏的差別關係,對於較有關係的人較會做出利他的行為。而道德判斷能力愈高的人,欲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去救別人,呈現出博愛世人的聖人情懷(Ma, 1992)。 道德發展 心理分析論者強調,道德情感 情感或情緒成分,包含圍繞在對或錯的行為及策動道德想法和行動的感受 Shame und Guilt 發展道德學家對道德的看法 精神分析觀點 認知發展論者集中,認知層面或道德推理 認知成分,形成對錯之概念及決定如何表現的方法上 發展道德學家對道德的看法 認知心理學觀點 社會學習論者及社會訊息處理論者幫助了解,道德行為 行為成分,反映出我們在面臨說謊、欺騙或違反其他道德規則的誘惑時,我們會真的如何表現 發展道德學家對道德的看法 行為主義觀點 佛洛伊德的戀父情結道德論 超我約在性器期時(三至六歲),男孩不僅透過認同和模仿父親的方式習得男性角色,也同時內化父親的道德標準。 相當矛盾的是:採用嚴格管教方式的父母較易養育出品行不端且少有內疚、自責、羞愧和自我批評的子女來 佛洛伊德的戀父情結道德論 G. Kochanska (1997)指出,兩歲至三歲半時與母親有溫暖互相回應之情感關係的學前幼兒,在三歲半至五歲時,其有強烈內化之良心的跡象是比早期有較不溫暖及較無互相回應之母親者更多 佛洛伊德的戀父情結道德論 現代心理分析論者對學前期以後的道德發展或兒童的道德推理的論點並不多 ──而這正是認知發展學者所強調的 兒童是道德哲學家 認知發展論 每個階段皆從前一個階段進化而來並取代前一個階段, 而且代表著一種對道德議題更進步或「成熟」的觀點 皮亞傑的道德發展論 在玩彈珠時,皮亞傑會問他們:「怎麼會有這些規則呢?每個人都必須服從規則嗎?這些規則可以改變嗎?」 「哪一個兒童比較惡劣呢?為什麼?」、 「比較惡劣的兒童應該受到怎樣的處罰?」 故事甲:一位名叫約翰的小男孩在自己的房間裡,家人喊他吃晚餐了,於是他就走到餐廳去。但是門後有一張椅子,椅子上放著一個茶盤及十五個茶杯。約翰並不知道門後有這些東西,他開門進去,門碰到了茶盤,十五個茶杯全掉在地上打破了。 故事乙:從前有一位名叫亨利的小男孩,有一天他在母親出去後試著想自己去拿放在櫥櫃裡的果醬。他爬到椅子上面並伸長手臂,但是放果醬的地方太高了,他拿不到…在他盡力要去拿時,他碰到了一個杯子,於是杯子就掉下來並且摔破了。 道德現實主義或他律性道德 五至十歲間,兒童進入他律性道德(heteronomous morality),會認為這些由權威人物所訂立的規則是神聖不容更改的 他律的兒童在判斷一個行動的惡劣程度時,是以該行動的外在結果為主,而非行動者本身的意圖。 道德現實主義或他律性道德 他律的兒童比較喜愛按過失程度懲罰(expiatory punishment)──為懲罰而懲罰,不考慮懲罰與被禁止之行動的本質間的關係。 本身也相信內在正義(immanent justice) ─違反社會規則定會受到某種懲罰的觀念。生命對他律的兒童而言是公平和公正的。 道德相對主義或自律性道德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