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铁路通信技术发展历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铁路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中国铁路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1877年在中国台湾架设了我国第一条路上电报线。   1881年中国自办铁路—唐胥铁路开通,迈出了中国自办铁路通信的第一步,当时采用了西门子莫尔斯电报机,作为站间闭塞和通信联络之用。   1881年清政府批准修建的全长1536千米,途经河北、山东、江苏三省的津沪电报线建成通报,揭开了中国较大规模电信建设的序幕。   1896年唐胥铁路电报线上开通了风拿波式电话。   1899年唐胥铁路开始使用磁石电话。   1918年唐胥铁路开始使用自动电话。   上世纪50年代对称电缆通信技术率先在宝鸡—凤州电气化铁路上实现。   上世纪60年代我国第一代小同轴电缆在成都—昆明铁路首先使用。   上世纪80年代新建的大同—秦皇岛铁路线采用了从多个国家引进的光数字通信系统,首次在我国建成长400多千米的干线光缆,并组成了铁路通信的第一个完整的数字岛。   上世纪90年代铁路通信采用同步数字系统通信技术,并在京九线2500公里线路上一次建成622Mbit/s的光通信系统。   通信技术的进步能促使铁路运输效率提高,因此在铁路历史发展过程中,先进的通信技术被不断采用。100多年中国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  一、以架空明线为主的建设和技术发展时期   从1876年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铁路通信主要采用架空明线。这一时期经历了建国前后近100年之久,从技术发展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1.铁路通信的初创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简单的单线弯钩通信电线路逐步发展为双线横担线路;从以电报通信为主逐步发展为电报、电话并用,且以双线电话通信为主。   中国铁路初创时期,铁路通信线路十分简陋。在电话发明后,1896年我国京奉铁路开始在电报线上开通风拿波式电话,1899年开始采用磁石电话作为各站电话。采用电话比采用电报联络更为方便、快捷,缩短了联系时间,相应提高了运输效率。为进一步适应铁路运输增长的需要,20世纪初,一些铁路开始改造通信线路,增设了行车管理和调度指挥用的铜电话线,提高了电线路的技术标准,增加了线条数量,逐步从以电报通信为主转为电话、电报并用,并以音频电话通信为主。 这一时期,随着铁路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铁路内部公务联络增加,一些铁路逐步建立了地区通信和电报、电话交换所。如中东铁路1903年在宽城子(现长春)站开始采用了磁石交换机,南满铁路也在此期间建立了一批电话所。   2.铁路区域性通信网形成和发展阶段   1930年3月“满铁”在沈阳-大连间安装开通了铁路上第一条3路载波电路,开始了架空电线路的频率复用。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东北地区已经开通了大量3路和单路载波电路。1940年前后,继东北地区之后,华北地区的铁路通信也相应开通了大量载波电路,长途通信有了进一步发展。当时铁路通信在东北、华北地区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区域性传输网。   在地区通信方面,为提高转接效率,东北、华北、华东等铁路逐步将路局和主要站所在地的人工交接机改为步进制自动交换机,到建国前,建成的自动交换局约有20多处,总数约10000多线。在行车专用通信方面,逐步完善了各种系统,普遍采用的有列车、货运调度电话,站间行车电话(电报),各站电话,工务(养路)电话,扳道电话,子母钟等。个别铁路局还采用了局线会议电话、旅客站扩音设备、列车无线电话及列车广播设备。在共线电话技术方面,1921年“满铁”首次在大连-长春间安装开通了西电式脉冲选号列车调度电话,进一步提高了指挥效率和通话质量。   这一时期铁路通信建设和技术发展相对较快,主要是由于侵略我国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其管辖或统治区内,利用铁路在军事、经济上的重要地位,通过铁路维持与扩充其侵略势力,把铁路通信作为实现其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铁路通信上舍得投资,将一些当时先进的通信技术引入所管线的区段,使这些铁路的通信建设和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   3.铁路通信网形成和明线多路复用化阶段   (1)通信电线路抢修、恢复和全国铁路通信网形成。由于长年内战,铁路通信遭受了严重破坏,铁道部组织全路电务工检修恢复被破坏的电线路,并组织有计划的整修。到1952年底,全路通信电线路全面整修完毕,杆路总长度达22000多千米,并沟通了铁路部至东北地区和南、北方6个铁路局间以及各铁路局对所辖分局、站段的话路,不仅构成了行车专用通信系统,而且初步形成了以铁道部为中心的铁路内部公用通信网。   这一阶段由于铁路有线通信系统不够健全,有些铁路尚未沟通有线通信,因此铁道部还建设了全国铁路短波通信系统,此后逐步形成了应急通信系统、机要短波系统和工程建设通信。由于有线通信的逐步融合和国家对无线实行严格管理,至1957年以后逐步改为备用设备。   (2)明线通信多路化建。1953年,铁路运量迅速增长,新线铁路大规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