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 - 朝阳科技大学
兩難的抉擇:
看明代萬曆中期澎湖遊兵的設立何 孟 興((
一、前 言
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1597),這一年在明代海防史上別具意義,因該年冬天,明政府派遣一支由二十艘兵船和八百餘人組成的海上戰鬥部隊,冒著冬季強大的風浪,跨越過臺灣海峽,來到澎湖群島戍防敵人是每年乘北風南犯的日本倭人及其附從者,亦即俗稱的「倭寇」,以及在附近海域從事不法活動的沿海居民。這支水師部隊史稱「澎湖遊兵」它有別於元時設立用來捕盜、具警察性質的澎湖巡檢司弓兵
至於,「遊兵」的由來,明時「遊兵」一作「游兵」,名稱係源自軍事佈署的型態方式,即用兵時部隊分為「正」、「奇」,正、奇互為運用,「正者當敵,奇兵從傍擊不備也」,在海防戰術佈署中,遊兵即扮演「奇」兵,往來海上,「巡探攻捕、伏援策應」的角色。明政府在福建沿海離島佈署遊兵,始於穆宗隆慶四年(1572)時的海壇和浯銅遊兵,其後經萬曆(1573-1620)到崇禎(1628-1644)又陸續在沿海島澳增設多支的遊兵,其中,澎湖遊兵的佈署過程十分地曲折。因為,澎湖距離內地最為遙遠,且位處在倭、盜由海中進犯福建路徑之上,它的戰略地位早在嘉靖(1522–1566)中期時,已被凸顯出來,並引起明政府的注意然而,卻遷延了五十年,一直到萬曆中期時才定案,正式地在此佈署兵力。為何如此?背後是否有著某種力量導致此一結果?這些的問題,令筆者深感困惑,故針對此一問題,開始蒐集相關之史料並加以探,嘗試透過史料的排比和分析,重新搭建當年的場景情況,去當時人的處境想法,深入去瞭解四、五百年前明政府在澎湖佈署遊兵的經過以及其背後原由。
本文係屬海防研究的領域範疇,近人作品論述內容中有涉及明代澎湖遊兵者,主要有許雪姬《明清兩代國人對澎湖群島的認識及防戍》(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1978年)、黃中青《明代海防的水寨與遊兵:浙閩粵沿海島嶼防衛的建置與解體》(學書獎助基金,2001年)、拙著《浯嶼水寨:一個明代閩海水師重鎮的觀察》(蘭臺出版社,2002年)、盧建一《閩臺海防研究》(方志出版社,2003年),以及陳正茂〈明代澎湖群島海防地位之探討(一、二)〉(《石專刊》第17、18期),他們皆曾對明代的澎湖遊兵做過一些相關的介紹和論述。但是,有關澎湖遊兵設立相關經過的論述,據筆者目前所知,係以方豪《臺灣早期史綱》(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第七篇第四章「『彭湖遊』的設立和它的規模」,以及林仁川《臍帶的證言》(人間出版社,1993年)第五章第三節「明後期的設防」的說明,較為詳細。然而,它們的內容前後亦不過數頁而已(《臺》書頁111至113,《臍》書頁195至199),且僅對澎湖遊兵的設立,只做一扼要性的說明。為何一直少有人深入去探索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澎湖遊兵設立的經過和原因呢?根據筆者的推估,當與史料的瑣碎零散有關。為此,筆者遂盡力多方蒐羅,所使用的史籍文獻亦多和明代澎湖海防相關者;它的來源主要包括有明清福建地方志書、明清時人文集、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禁燬書叢刊、臺灣文獻叢刊、《明實錄》和《明清臺灣史料彙編》……等,透過這些資料的運用和解析,嘗試對萬曆中期明政府設立澎湖遊兵的經過和原因,做一番深入的探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對明代福建海防相關問題的瞭解上有所助益,此亦是筆者撰寫本文之最大心願。最後,筆者撰述的內容若有不足或有偏頗之處,敬請方家不吝指正之。
二、澎湖和福建海防佈署之關係
1、澎湖巡檢司之廢除和「墟地徙民」
澎湖群島地處臺灣海峽上,位在福建和臺灣二地之間,地理位置特殊,是明代「海上三山」--即海壇、南澳和澎湖三島之中距璃內地最遙遠者澎湖雖係由數十個島嶼所組成,「蕞爾丸泥,點點海上,似無疆域之足言矣」,但早在明初時,便捲入明帝國對抗外敵的衝突漩渦之中。洪武帝為了對抗倭盜侵擾,明建國後不久便實施海禁政策,除規定國人不得違禁私自出海外,並在洪武二十年(1387)六月對福建沿海的島嶼,實施「墟地徙民」的措致,其情形如下:
(洪武二十年六月)甲辰,徙福建海洋孤山斷嶼之民居沿海新城,官給田耕種,從(福建布政司)左參議王鈍請也。
此一措致,目的在藉此以斷絕沿海邊民勾結倭盜之機會,此次海中島民被強迫放棄家園遷入內地岸上的活動規模甚大,諸如竿塘、海壇、南日、湄州、鼓浪嶼……等地,甚至連遠處在大洋中孤懸泉州府海外的澎湖,亦在規劃之內。澎湖,明時史書一作「彭湖」或「彭湖山」,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澎湖距離泉州府城,若走水道約需兩日夜的路程,顧亭林的《天下郡國利病書》曾載道:
彭湖[按:即澎湖]一島,在漳、泉遠洋之外,鄰界東番,順風乘潮自料羅開船,二晝夜始至。山形平衍東南約十五里,南北約二十里,周圍小嶼頗多。……明朝徙其民而虛[通「墟」]其地,自是嘗為盜賊假息淵藪,倭奴往來停泊取水必經之要害。
上文內容中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足疗技师心态培训课件.ppt
- 炉前工操作规程.doc
-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要点PPT.pptx
- 初中道德与法治:时政述评推动新质生产力,奋楫逐浪向未来.pptx
- 2024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2025.pdf VIP
- 2024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pdf VIP
-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件(2024年3月修订).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