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德市省柴节能工程实施的成效和重要意义探讨.doc
建德市省柴节能工程实施的成效和重要意义探讨
摘要总结了建德市实施省柴节能工程在多行业取得的成果,并对省柴节能工程实施成果对该市森林资源发展、森林覆盖率提高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为该工程的持续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省柴节能工程;森林资源;发展;成效;意义;浙江建德
建德市位于浙江西部山区,钱塘江水系中游,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市)。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农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农村乡镇生活炊事、食品加工、猪饲烧煮、烤火取暖、炒制茶叶、焙烧石灰砖瓦等所有生活生产能源,全部以薪柴木炭为主,年均消耗森林薪柴超过50万~60万t。过度采伐森林资源,造成森林面积锐减,森林资源质量下降,森林生态环境功能退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
1954年普查,全县森林蓄积量仅有64.2万m3,森林覆盖率只有38.5%。1958—1962年,由于大跃进时期出现的大办钢铁、大办食堂、大砍“跃进柴”,森林植被资源遭受毁灭性破坏。3年经济困难时期,又出现毁林开荒,种粮17 333万hm2,使森林覆盖率降至30%以下。山区农村出现无柴可采的严重现象,造成不少农户专职外出寻找薪柴。上山挖掘树根当炊事燃料,许多山区出现“高山远山癞痢山,低山近山光头山”的景象。树木挖掘严重的林地,虽经多年封育,至今仍无法恢复原状[1]。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务院号召全国大办沼气,以缓解炊事燃料困境。80年代初,开始改造高能耗的“老虎”灶,试点推广省柴节能灶。1985年,建德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改灶节柴试点县。90年代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使用石油液化气等生活替代能源,省柴节能工程取得巨大成效。1991年,建德市被列为“八五”期间全国100个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项目之一,在实施的30个子项目中,与省柴节能有关的子项目有9个[2]。10年时间内,通过2次国家级农村能源项目的实施,建德市取得了省柴节能的巨大成效,为巩固全市封山育林成果,提高森林植被质量和生态功能,增加森林覆盖率做出了重大贡献。
1节柴项目内容与实施成效
1.1清理土砖瓦窑和柴灰窑,保护封山育林成果
建国前至建国后的60年代,建德农村年均小土砖瓦窑和石灰窑约有270座正常生产。当时农村乡镇建房所需土砖、小青瓦、石灰和毛纸加工所需石灰,就靠这些专烧薪柴加温的土窑烧制。为取薪方便,土窑一般都建在山脚或山岙中,一座土窑年均消耗薪柴400 t,每年共计消耗薪柴10.8万t,使周边林地上的杂木、幼树、柴草消耗殆尽,所以土窑与当地农村的山林纠纷、与农民争夺炊事燃料的矛盾非常突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节省薪柴能源,逐步清理销毁土砖瓦窑和柴灰窑,建造工艺先进、能耗低、以烧煤和电能为主的机立窑和轮窑。
1.2改造旧柴灶,普及推广省柴节能灶
农村旧柴灶,灶门大,炉膛设计不合理,吊火距离不科学,造成热量散发多,热效率低,只有10%左右,薪柴消耗量大。建德市从1982年开始进行省柴灶推广试点。1985年又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列为全国第3批改灶节柴试点县,到1987年12月完成实施任务。全市43个乡镇,9.8万户农户,推广省柴灶9.22万座,普及率达93.97%。省柴节能灶升温段平均热效率28.5%。全市每年可节柴16万t,相当于每年为农民节支增收900万元,同时还节省砍柴工160万个。
1991—1995年,在全国100个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项目中,更新改造省柴灶是子项目之一。5年中,更新改造省柴灶7.9万座,热效率从原来的28.5%提高到31.6%,年新增节柴量9.2万t,年节柴经济效益达2 058.5万元。
1.3推广制茶新工艺,提升节柴效率
从1991年开始,建德市着手研究和试行制茶节能技术改造。制茶燃料以木材、薪柴为主改为以煤炭和电力为能源。改造杀青和烘干炉灶,淘汰老式设备,使用节能茶机,全面改建手工名优茶炒茶炉灶,使其达到省柴节能要求。
从1991—1995年,在全市129个茶厂改造924台机械茶灶、推广滚筒式杀青机84台,加配杀青余热利用装置82台、烘干机82台,引进高效节能热风炉57台。杀青热效率从原来的20%上升到40%,烘干热效率从原来的15%上升到32%。机械茶灶加工茶叶的能耗从原来的1∶2.17下降到1∶1.41,节能35.02%。改造手工名茶灶9 810台,每台年可节能37.5 kg标煤。2项合计年节约2 495 t薪柴。
1.4推广猪饲生喂方法,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
过去农村养猪都是一家一户每年饲养2~3头,采取熟食饲喂。不仅增加了砍柴人工,消耗了森林资源,而且提高了养殖成本,没有经济效益,养猪的好处只是为农田提供了栏肥[3]。
从1980年推广猪饲生喂以后,随着农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