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BAO JIAN KE
课程编号:0000011-0000012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学分:2 学时:64
面向对象: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
先修课程:无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陈建生,谢伦立. 大学体育.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年6 月
一、课程简介
保健课,大一、大二学生因伤病、残疾无法正常完成《大学体育》课程,需三级甲等以
上级别医院诊断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或残疾证明原件及复印件。需办理《大学体育》保健班
申请表后转入保健班学习。学生转入保健班上课,考核通过后取得成绩和学分,但成绩登
记时注明“保健”字样,申请书放入学生档案。
保健课作为一种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的锻炼,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
要求,对因伤病、残疾无法正常完成《大学体育》课的群体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地位与教学目标
课程地位: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体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健课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体育锻炼的认知学习,实现我校体育教育目标之一,贯彻全民健身计划,为终身
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锻炼习惯。
课程教学目标:紧紧围绕育人的宗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身心为基础,把
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与身心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
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培养
健全的人格结合到课程教学中;通过体育教育使全体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增强,运动技术
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全面促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完成学习身体柔韧练习、健步走练习、下肢力量静力练习。
第二学期学习学习身体柔韧练习、健步走练习、下肢力量静力练习。
教学进度
周 阶
课 的 内 容 阶段目标 基本要求
次 段
使学生了解
通过教师介绍 本学期保健
第
1、课程介绍 初步了解保健 课程的教学
一
2 、课堂常规 课动的基本内 内容,进度,
周
容 考试评定方
法
第 1、健步走练习
二 2 、放松练习
周
1、柔韧练习
第 学
2 、健步走练习
三
3、放松练习
周 习 使学生熟知
保健课程的
第 与 1、柔韧练习 特点和结
2 、健步走练习 构,提高动
四
巩 3、放松练习 作质量。
周
固 1、柔韧练习
第 2 、健步走练习
五 3、下肢力量练习
周 4 、放松练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仪器设备配制.PDF
- 五十岁以上妇女的骨骼保健五大重要策略.PDF
- 仿真让扬声器的设计有了思想.PDF
- 仪表、传感器、编码器-BaumerGroupHome.PDF
- 伟纳电子--51单片机入门教学.PDF
- 传感器的制作及应用.PDF
- 位置传感器德国IFM电感式传感器,德国IFM电容式传感器,.doc
- 低功耗容栅芯片数据采集电路设计DesignofLow-power.PDF
- 低功耗,限摆率RS-485RS-422收发器HYM481483485487.PDF
- 伊顿模方系列单机柜一体化解决方案.PDF
- 大鼠胫骨癌痛模型构建及痛觉敏化的脊髓机制解析.docx
- 低聚乳果糖对断奶大鼠回肠健康的靶向调控机制探究.docx
-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法律审视与实践反思:理论、规则与案例的多维剖析.docx
- 艾灸预处理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临床观察与机制探究.docx
-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HBV感染孕妇分娩停药后:生化学与病毒学动态演变剖析.docx
- 胃炎Ⅰ号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NF-κB_HIF-1α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docx
- 可注射温敏凝胶负载两性霉素B: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新策略探究.docx
- 小学3D打印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理论、实践与创新探索.docx
- 纳米载体介导核酸药物靶向癌症治疗:机制、应用与展望.docx
- 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探索.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