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二首杜甫诗二首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诗二首杜甫诗二首1.

作者简介 朗读 借助注释阅读课文 放声诵读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将“萧萧”改为“徐徐”好不好?为什么?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两句从空间与时间两个方面着笔,写出了人生的太多苦难。反复读一读,说说这太多苦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朗读 借助注释阅读课文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两句写祠堂中的景色。有人说其中饱含着作者无限的感伤。仔细品读,诗句中哪些词语透出了这种情怀?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六出祁山,想要收复中原,然而一生大业终未完 成。正是这壮志未酬的悲剧感动着后世。这里的“英雄”所 指何人?是否也包括了作者自己? 课外背诵 枫桥夜泊①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②渔火③对愁眠④。 姑苏城⑤外寒山寺⑥,夜半钟声到客船。 杜甫诗二首 杜甫诗二首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7课 杜甫(712 ~ 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省),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省)。自幼好学,知识渊博。怀有报国大志,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客居长安时曾住在少陵(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西,所以世称杜少陵;又因曾以检校工部员外郎衔充任节度参谋,世人又称杜工部。他的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深刻批判统治者的罪恶,深切同情穷苦人民,反映出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杜甫诗二首 登 高 风急天高猿 啸哀渚清沙 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万 里悲秋常作 客百年多病 独登台艰 难苦恨繁霜 鬓潦倒新停 浊酒杯 积累 探究 感悟 品读 感悟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伴着猿猴在哀哀长啸,水清沙白的河洲上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叶萧萧飘落而下,一望无尽的长江滚滚奔腾而来。 秋景中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到晚年疾病缠身如今独上高台。 历尽艰难苦恨白发霜染了双鬓,潦倒衰弱只得停住浇愁的酒杯。 译 意 感悟 注 释 ② 选自《全唐诗》卷二二七。登高,指重 阳节登高。 ③ [ 猿啸哀] 猿猴的叫声凄厉哀切。 ④ [ 渚(zhǔ)] 水中小洲。 ⑤ [ 鸟飞回] 鸟在空中盘旋飞翔。回,回旋,盘旋。 ⑥ [ 落木] 落叶。 ⑦ [ 萧萧] 这里指风吹叶落的声音。 ⑧ [“万里”两句] 指杜甫从肃宗乾元二年(759 年)秋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弃官奔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后,一直在外漂泊,未曾回过中原故乡,故有此恨。客,旅居在外的人,这里是诗人自指;百年,一生,古人以为人生不过百年,这里指晚年。 ⑨ [ 艰难] 意谓时世与作者身世两方面都艰难。 ⑩ [ 苦恨] 深恨。 ⑩ [ 繁霜鬓] 两鬓白发苍苍,犹如霜雪。 ⑩ [ 潦倒(liáo dǎo)] 颓丧,失意。 登 高② 风急天高猿啸哀③, 渚④清沙白鸟飞回⑤。 无边落木⑥萧萧⑦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⑧ 艰难⑨苦恨⑩繁霜鬓⑩, 潦倒⑩新停浊酒杯。 感悟 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仔细读一读,诗中写了哪些秋天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案 所写的秋天景色——风急、天高、猿啼、渚清、沙白、鸟儿盘旋、漫天黄叶萧萧飘落、万里长江滚滚东来。 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总得说是感伤时世艰难,忧虑国事衰败;具体地说有长年漂泊异乡的伤感,晚年多病登高时的孤独,困苦生活霜染双鬓的艰辛,穷困失意无奈停杯的悲哀。 感悟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品读 答 案 不好。因为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无比壮阔、无比肃杀的秋景图。“萧萧”一词形容落叶声,渲染出秋风扫落叶的悲凉气氛;“徐徐”则不表声音,只表形态,它所表示的舒缓从容之态与上述氛围不协调。 品读一、二句 品读 答 案 “万里悲秋常作客”——背井离乡,常年漂泊在遥远的异乡,且正值悲凉的秋天;“百年多病”——晚年常被疾病折磨;“独登台”——表明处境孤独。 品读三、四句 探究 有人评论说,这首诗每一句都透出了悲哀的情绪,但全诗的情感并不低沉。读一读,议一议,看看这个评论有无道理。 有道理。因为诗中所写之景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所抒之情忧国伤时、慷慨悲壮,所以,虽处处透着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