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邻里东京

城大人創作 人類學並不總是那麼懷舊 # ──從《鄰里東京》看都市人類學的初興 孫晨光 【內容摘要】《鄰里東京》作為都市人類學的代表作,首次對 當代日本都市鄰里的內在動力與社會結構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 索。貝斯特通過對宮本町社區的參與式觀察,反駁了三種當時學界 頗為流行的關於日本城市鄰里相互關聯的研究傳統,並提出了自己 獨到的觀點:城市鄰里既非鄉村的延續,也不是政府強加推動的行 政單位,而是城市發展過程中居民自願形成並行之有效的一種文化 形式。筆者在文章最後結合對本書的感悟,認為都市人類學正在進 行從傳統學術話語向城市社區語境過渡的重要任務,它也是找回失 落社區的有效途徑。 【關鍵字】鄰里東京,都市人類學,城市社區,建構,人際互 動網路 Neighborhood Tokyo (《鄰里東京》( ) 【美】希歐多爾 C 貝 斯特著,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8 年版) 貝斯特通過對這個如園林般精緻的鄰里社區的見微知著的深 描,讓我們得以窺見整個東京都市的運作與變遷。與傳統人類學所 關注的異文化與鄉土社會的主題相比,都市文明同樣是一種社會組 織,而且也有被解剖與分析的必要性。本書首次對當代日本都市鄰 里的內在動力與社會結構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察,從而消除了人 們對戰後日本社會和文化的原有成見,並因此於 1990 年榮獲美國 # 文章作者於博士研究期間受到「香港政府博士津貼計劃」(HKPFS) 的全程資助, 本文亦為香港城市大學亞洲與國際學系「中國城市社區現代化、低碳化轉型研究」 的一部份。 475 生活在城市 二〇一四年城市文學創作獎作品集.徵文集 社會學學會「都市與社區研究」大獎。 在最初進行田野工作的時候,作者還是東京都立大學社會學系 的一名研究生。貝斯特 1979 年開始在宮本町 0.071 平方公里的彈丸 之地居住了整整兩年,又於 1983 年、1984 年和 1986 年再次前往。 經歷一番如此深入、細緻的實地調查,方才成就了這部當代都市人 類學研究的典範之作。 一、本書的行文結構 本書的結構看似平鋪直敍,從宮本町的發展概述談到這個社區 的政治特點、鄰里活動、參與群體結構,最後又着重探討了節日與 社會秩序的主題,特別是在結論部份中篇幅頗多地觀照了老中產階 級的生活方式及其變遷前景,此處不免使人產生閱讀上的困惑── 尤其感覺對於老中產階級的敍述略有冗餘,似游離於主題之外。不 過,當再次回味整體敍述與弦外之音時,才猛然發現其實全書行文 遵循着較為嚴密的邏輯體系,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將作者的研究 目標、理論假設與田野工作介入有機地結合起來。 首先,作者在序言中提到東京大大小小的鄰里具有很強的凝聚 力,它們是城市景觀中具有社會意義的分類單位。鄰里中內在交織、 相互重疊的社會組織和機構為當地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完備持久的結 構,「居民之間不僅可以通過本地的組織,也可以通過非正式的社 會、經濟和政治網路相互發生聯繫」1 。此外,引起貝斯特強烈的田 野調查興趣的是多爾(R.P.Dore)在 1958 年出版的《日本城市生活: 關於東京一個行政區的研究》一書,因為書中描述的「鄰里社會生 活模式在 30 年之後的東京依然普遍存在」2 ,而對於東京及其他大 城市的社區與生活的微觀結構卻「令人驚訝」地關注很少。筆者認 為,這為整部書奠定了視野與理論的基調──貝斯特描繪的宮本町 社會生活,並分析內在和外在於鄰里的力量,其目的在於這些力量 創造和維繫的結構如何使當地的社區生活「生生不息、經久不衰」。 476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