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DOC

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薛志向 (长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管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管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引流时间、注入尿激酶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引流时间、注入尿激酶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ADL分级中Ⅲ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且颅内感染率低,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 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1]。对此类患者需要给予手术治疗,而开颅清除血肿、小骨窗清除血肿以及微创穿刺清除引流血肿等都是主要手术方式。上述各种方法中,采用微创穿刺引流血肿术对患者的创伤小,并且手术操作简单,具有较高安全性,因此被广泛运用于临床[2]。有相关研究表明,相比于单管引流,双管引流的效果更佳。为了进一步探究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本研究中给予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比单管微创穿刺术的疗效。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为(62.41±3.64)岁;平均出血量为(50.94±3.65)ml;其中高血压病史者26例,无高血压病史4例;GCS评分:13-15分7例、9-13分14例、6-8分7例、3-5分2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为(62.52±3.45)岁;平均出血量为(62.43±3.62)ml;其中高血压病史者27例,无高血压病史3例;GCS评分:13-15分6例、9-13分13例、6-8分8例、3-5分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全麻或局部麻醉,术前确定基底节区最大血肿层面中心点在颞部头皮投影点为靶点,贴好标志物,并且在血肿对侧贴好相同标志物,使用CT检查定位的准确性。首先使用颅钻钻颅骨,置入缩孔器,再使用脑穿针沿两侧标志物连线方向穿刺血肿,抽出陈旧性血液证明穿刺入血肿腔。然后拔出穿刺针,使用导引针建立预通道后,将脑室体外引流管沿穿刺通道入血肿腔。对照组进行单管引流,引流管皮下移行2.0cm后固定好引流管,然后缝合头皮。观察组给予双管引流,第一根引流管穿刺方向与对照组相同,但在穿刺成功后先闭管,暂时不放出血性液体。再选择同侧额部穿刺,穿刺点为发迹上1.5-2.0cm,沿血肿长轴向双侧头皮颞部定位点连线的方向穿刺血肿。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血肿清除率、引流时间、注入尿激酶次数、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对患者预后效果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注入尿激酶次数、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X±S) 组别 血肿清除率(%) 引流时间(d) 注入尿激酶次数(次) 住院时间(d) 对照组(n=30) 89.47±1.86 5.30±1.83 5.33±1.25 7.39±2.43 观察组(n=30) 93.54±2.35* 3.11±1.80* 3.30±1.65* 5.28±1.2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颅内感染 穿刺道出血 总并发症 对照组(n=30) 4(13.33) 2(0.00) 6(20.00) 观察组(n=30) 0(0.00)* 1(3.33) 1(3.3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ADL分级 观察组ADL分级中Ⅲ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ADL分级对比n(%) 组别 Ⅰ Ⅱ Ⅲ Ⅳ Ⅴ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