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礼亦俗.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亦礼亦俗

亦禮亦俗   晚清㉃民國閩西㆕保禮生的初步分析* 劉永華 廈門大學歷史系 提要   近二十年來,學術界對明清時期民間文化及其與士大夫文化的 關係,已經進行過不少討論。這些研究側重分析了民間習俗、信仰 與儀式、面向民間的文學類型 (如寶卷、聖諭廣訓、地方戲等 ) 、 士大夫對民間文化的「改革」等問題,但是,對於介於民間文化與 士大夫文化之間的文化中介、中介過程及相應機制,則未給予充份 重視。本文希望通過分析晚清至民國時期閩西四保禮生的文本與社 會文化實踐,初步勾勒出當地文化中介的基本輪廓。文章分成四個 部份。第一部份回顧學術界對禮生的研究,並介紹禮生的歷史。第 二部份考察四保禮生的社會文化活動。第三部份介紹禮生的禮儀文 本。最後,簡評禮生的文化中介功能,並討論文化中介研究對重構 民間文化史和打通士大夫文化與民間文化關係的方法論意義。 關鍵詞:福建、禮生、鄉村禮儀、士大夫文化、文化中介                  * 本文的寫作得到廈門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啟動費」(項目號:X01120 )的資助。在本 文寫作過程中,丁荷生、鄭振滿和陳進國先後提出寶貴意見。本文曾先後在「華南研 究會2003年年會」和「第十屆中國社會史學會年會暨禮儀、習俗與社會秩序國際研討 會」(武夷山,2004年6月16-19日)上發表,不少與會者提出了有益意見。兩位匿名審 稿人也提出富有建設性的修改意見。此處一併致謝。當然,文中若有錯誤,一概由筆 者負責。 《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二卷 第二期( 年 月),頁 2004 10 53-82 54  劉永華   十年前,施舟人(Kristofer M. Schipper )在一場演講中指出,儘管學術界 已就民間宗教與道教的密切關係進行了不少探討,但是,「相比之下,民間 宗教與儒教(Confucianism )之間同樣  甚或更為重要的關係,還沒有得到 什麼討論」。1 十年過去了,學界已就此論題展開不少討論。姜士彬(David Johnson )對晉東南地區「主禮」群體的研究,試圖在民間宗教儀式實踐中發 現儒教的成份。2 科大衛(David Faure )和劉志偉對明清珠江三角洲社會文化 變遷的討論,說明了以《朱子家禮》為核心的宋明社會倫理與祖先祭祀儀式 是如何戲劇性地改變地方文化的。3 鄭振滿對明清福建家族與民間宗教的研 究,則強調了儒教在鄉村推行中遇到的困難與地方社會對國家象徵的利用。4 宋怡明(Michael Szonyi )在考察明清福州地區親屬實踐的近作中,討論了地 方社會是如何在儒教親屬話語下靈活處理親屬關係的。5 這些研究一方面向我 們揭示了禮教對民間文化的重要影響,另一方面指出了地方社會在理解和實 踐禮教上的能動性。但是,禮教是經由何種社會群體╱中介與民間信仰發生 關聯的?這些中介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群體?他們是如何在不同文化傳統中 起中介作用的?對於這些問題,目前尚無多少正面討論。   明清時期中國的地域差別相當大,文化中介之職能,各地應由不盡相同 的社會群體承擔,中介之機制,亦應有相當大的地域差別。本文希望通過分 析晚清至民國時期閩西四保禮生的文本與禮儀實踐,初步勾勒禮生在當地社 會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進而提出禮生乃當地文化中介的假設。文章分成                  1 Kristofer M. Schipper, “Sources of Modern Popular Worship in the Taoist Canon: A Critical Appraisal,” 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pular Beliefs and Chinese Culture (Taibei: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1994), vol. I, 21. 2 David Johns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