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

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易混易错】 (1)《共同纲领》具有过渡性、革命性,体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 (2)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具有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特点。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二字不可少。 (4)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议政党,而不是反对党、在野党,与中共在政治目标、根本利益上有一致性。 (5)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已成立,其他自治区在新中国成立后设置。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保障。 (2)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破坏。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2.法制走向健全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为刘少奇平反,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3)________年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当前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 内战后,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过程 (1)酝酿: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____________统一祖国的方针。 (2)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的构想。 【关键点拨】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特点 “一个中国”是基础;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台湾还可保留自己的军队;和平谈判,以和平方式统一;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两种制度”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2.表现 (1)1979年元旦,大陆停止炮击金门,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2)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及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3)1990年,两岸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__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 (5)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并与胡锦涛会谈。 图示: 识记技巧 用数字“四、三、二、一”掌握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发展历程。 “四”指四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 “三”指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56—1976年,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从1976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 “二”指两个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指一大特色:即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表解: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历程 史料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49年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讲话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国家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因素。 历史因素: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②民族间相互同化,相互影响。③在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结成了深厚友谊。 现实因素:①民族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②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③《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规定。 史料 民族大团结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 (1)性质:都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2)历史条件:前者是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后者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3)国家性质:前者具有人民民主性质,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意义:《共同纲领》为新中国成立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史料一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史料二 2012年秋菊家的大喜事:秋菊打官司,她经历了艰辛的告状过程,最终打赢官司、竞选成村长,秋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