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把握文章结构概括归纳要点.ppt

第2节把握文章结构概括归纳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节把握文章结构概括归纳要点

2.概括流感的分类、发病特点和主要的防治方法。 (★) 解析 信息分别集中在第二段和第五段。 答案 (1)流感的分类:流感病毒分甲、乙、 丙三型。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 起中等流行,丙型多为散发病例。 (2)用熏蒸法或消毒水防治。隔离、洗手、禁 止随地吐痰。综合防治法,如消毒、药物治疗、 隔离、疫苗防治等。 考点滚动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核心提示:大师的学术和人品 国学大师陈寅恪 陈寅恪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 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厚实的国 学功底为其以后的治史打下了基础。 1910年陈寅恪官费留学。留学期间,他勤奋 学习,掌握了蒙、藏、满等十几种语言,尤以梵 文和巴利文特精。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 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当时的 研究院主任吴宓和梁启超很器重陈寅恪,极力向 校方举荐他。吴宓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 人”。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 国维一同被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 头”。他讲课时,用多种语言,引诗举史,信口 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精当的阐发, 令人叹服!就连当时的名教授如朱自清等也常来 听课。盛名之下,他谦和而又自信,真诚而不伪 饰。 陈寅恪原攻比较语言学,通晓多种文字,为 他从汉文以外搜罗史料以治史,提供了较大的方 便。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 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 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定确切。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 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 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真相。 他的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 学,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 1938年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研究中亚史遇 到疑难问题,向德、奥知名学者求助,未能解 决,柏林大学乃推荐陈寅恪。他向陈寅恪请教 后,才得到满意解答。苏联考古学家发掘一突厥 文碑石,无人能辨识,请教陈寅恪,终于得到准 确破译。 日本人占领香港后,持日金四十万元委任他 办东方文学院,他坚决拒绝。1942年春,有人奉 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 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 1942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某些御用文人 竟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 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颂德,百年 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这一时期,在繁忙的 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 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 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 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解放后,他受到党和政府的器重和无微不至 的关怀。1962年,胡乔木造访看望,关心他的文 集出版。他说:“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乔 木笑答:“出版有期,盖棺尚早。” 十年动乱期间,陈寅恪遭到残酷折磨。1969 年10月7日在广州含恨离开人世。巨星陨落,陈寅 恪的才学及品格永为世人赞叹和景仰。 经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的整理、校 勘,二百万字的《陈寅恪文集》于1979年编纂出 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陈寅恪的学问超过了吴宓和梁启超,是当时 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因此清华大学国学研究 院一成立就聘请年仅36岁的他为研究院的导 师。 B.陈寅恪帮助日本史学权威解决遇到的难题, 后又帮助苏联考古学家准确破译突厥文字, 他当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由此可 见一斑。 C.抗战时期,对现实的失望导致陈寅恪由教学 转向学术研究,埋头著述,先后出版了《隋 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 著作。 D.由于中央领导人胡乔木的关心和复旦大学中文 系教授蒋天枢的努力,二百万字的《陈寅恪文 集》已于197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E.陈寅恪原攻比较语言学,通晓多种文字,他的 精密考证方法,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开 拓了历史的视野。 解析 A项“超过”的说法于文中无据,且“全中 国最博学之人”也是吴宓个人的评价。C项“转向” 与原文中“仍”矛盾。D项文集的出版与胡乔木的 关心无关。 答案 BE 4.陈寅恪在治史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有哪 些?请作简要概括。(★) 解析 节选文字分两层,前四段讲他治史,也 是筛选概括的范围。 答案 (1)厚实的国学功底为治史打下了基础。 (2)通晓多种文字,为他广泛搜罗史料提供了方 便。(3)运用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求得历 史真相。 *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