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发韧地――旧青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港发韧地――旧青浦

上海港发韧地――旧青浦在北宋,由于青龙镇有着樯桅林立之盛况,踞江瞰海之胜景,庙宇楼台之壮观,人文荟萃之佳誉,所以吸引了各地众多的文化名人―― 米芾曾任青龙镇监,而且开展了一些艺术活动。有一次,他来到镇北的隆平寺,偶然看见陈林撰于元丰五年(1082年)的《隆平寺经藏记》,也许是被文中对青龙镇的生动描述所感染,立刻挥毫书录之。他在青龙镇时,还绘过《沪南峦翠图》,细致反映当地自然风光。另外,他吟有《吴江舟中诗》,墨迹迄今犹可见。 梅尧臣在青龙镇住过一段时间,对这里的概貌作过考察。他所著的《青龙杂志》,可算第一部青龙镇志,其中称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时人比之杭州”。他曾兴致勃勃地在此观潮,并作有《青龙海上观潮》,惊叹道:“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州空怨泣。”另外,他还写了《回自青龙呈谢师直》。其中云:“起来整巾不称意,挂帆直走沧海边。便欲骑鲸去万里,列缺不借霹雳鞭。” 苏轼在青龙镇留下了足迹。元丰二年(1079年)正月,他曾为章粢建于青龙镇附近的宅第撰题记,《青浦地名小志》谓:“章庄敏公名粢……元丰时官华亭,曾浚青龙江,筑思堂,苏东坡作有《思堂记》。”另外,隐居文人李行中在青龙江边筑醉眠亭,苏轼不仅为之书额,并赋《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绝》,其中一首云:“已向闲中作地仙,更于酒里得天全。从教世路风波恶,贺监偏工水底眠。” 除此之外,北宋的秦观、唐询、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等也曾往来于上海地区,他们理应也到过青龙镇。 随着海岸线不断向东推移,吴淞江在北宋中期已穿越今上海市区(大约为今北新泾、曹杨新村至潭子湾向东北连接虬江路经过江湾抵达虬江码头一线),从浦东高桥附近南跄浦口(今已成为陆地)出海。那时,太湖口筑起了长堤,故苏轼的《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谓:上游泄水“艰噎不快……海之泥沙随潮而上,日积不已,故海口湮灭,而吴中多水患”。为此,北宋嘉?六年(1061年),为了加快流速、冲刷积沙,开挖吴淞江下游“白鹤汇”,把弯曲的拉直,使其主流甩开了青龙镇;而原先绕经青龙镇的故道则成为岔流,改称青龙江。到了南宋中期,吴淞江下游大致从今大约为今北新泾、曹杨新村至潭子湾向东北连接虬江路经过江湾抵达虬江码头,再沿今复兴岛以北段黄浦江出大跄浦口(后来改称吴淞口)入注长江;南宋后期,因吴淞江下游逐渐淤浅,海舶难以继续上溯青龙镇,遂就近集泊于新崛起的上海镇(今黄浦区小东门一带)。在元代,青龙镇完全失去港口的功能,街市已经一片萧条,赵孟?的《谒青龙文庙》云:“镇市近东海,人烟迷远郊。前朝有胜迹,遗碣在荒茅。民识青龙舰,树倾黄鹤巢。祟台近仙路,拟寻王可交。”及至明初,吴淞江下游从昆山至上海县境130余里河道几成平陆,出海口段仅“广一百五十丈”,为此官府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导吴淞江水经过浏河、白茆出海,二是开通范家浜(今黄浦江外白渡桥至复兴岛东的一段)引其支流黄浦(近代以后始称黄浦江)由吴淞口入注长江;吴淞江下游因来水减少加速壅塞,最终不得不改道并利用与黄浦相通的宋家浜(今吴淞江曹家渡附近至外白渡桥段)泄水,在这种情况下青龙镇彻底被人们遗忘。及至明代隆庆年间,嘉兴、吴江等地发大水,应天(今南京)巡抚海瑞巡历上海县,对河道进行实地考察,以下情况引起他的重视:黄浦上接淀泖及浙西诸水,下通浩瀚长江,变得十分宽阔,而吴淞江下游则进一步缩狭,宽度“旧迹只存三十丈”;面对“黄浦夺淞”的现实,海瑞决定将吴淞江作为支流治理,在他亲自主持下,从嘉定县黄渡至上海县宋家桥(今上海市区福建路桥附近)80里河道的疏浚两个月便告竣,从此吴淞江下游完全改入新河道,自今外白渡桥入注黄浦,成为其支流(目前吴淞江上海市区段河形,基本为当初海瑞主持疏浚时正式奠定)。在此期间,青龙镇沦为无声无息的乡村小集镇,因它曾作为青浦县城而被称为“旧青浦”;彭汝途经这里,目睹一片萧条的景象,忍不住吟出“旧时都会地,极目草青青”的诗句。在近代陆上交通工具尚未出现时,市镇的兴衰存废都与水道的畅通阻塞、流徙变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青龙镇的变迁真可谓:盛也吴淞江,败也吴淞江! 如今的“旧青浦”,离吴淞江已有一段距离。近旁的吴淞江岔流青龙江,早就淤成一条小河,我面对它很难想象以往江面舟舶辐辏、樯桅如林的情景。唯有那顶在北宋时矗于酒务坊前的酒坊桥(原名庆安桥),仍默默向人们倾诉着过去的故事,它是当初“二十二桥”中仅存的一座。我驻足于此,脑中这样不禁考虑着:“旧青浦”虽只是青浦区白鹤镇所辖的不成建制的乡村集镇,但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发轫于此,能否在这里建立一个反映青龙镇暨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历史的陈列馆呢?这对于形成当地以名镇遗址、古老石桥、青龙寺和塔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景观,无疑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归途中,四野苍茫,暮色浓重。老曹在闲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