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方香菇及高棵作物套种高产技术
北方香菇及高棵作物套种高产技术摘要:北方露地菇粮间作,打破了袋栽和块栽的格局,将培养料直接撒在地床内与高棵作物实行套种,使其生态条件接近于自然。文章简介了香菇与高棵作物套种高产技术。
关键词:香菇;套种;?棵作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118-1
1 选地作畦
选择通风良好,远离污染源、不涝不旱、非粘重土质、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管理方便的地块为宜。一般菜园、农田、空闲地、树荫下、果树间、房前宅旁均可作为香菇栽培场地。作畦以坐北向南、东西走向为好,畦宽40-60cm。深10-15cm,长度不限。
2 配料灭菌
2.1 培养料配方
配方1:阔叶锯木屑76%、麦麸10%,细稻糠10%,玉米面3%石膏粉1.5%、50%的多菌灵0.1%;配方2:锯木屑60%,玉米芯15%、麦麸8%、细稻糠10%、玉米面3#、豆粉1%-2%、石膏粉1.5%、尿素3%、50%多菌灵0.1%。
2.2 调配拌料
根据日生产能力,按照上述配方在水泥地面上将木屑、麦麸、稻糠、石膏粉等原料混合拌均,将多菌灵溶入清水中,并按定量每百斤加水60-70斤。把水倒入料堆,混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可以用手握法测试,手握料成团,松手能散。含水量应按照锅底45%、中层50%、上层55%,然后按含水量先少后多的顺序,将料撒入锅中,料出锅时的含水量以55-60%为宜。
蒸料多采用大锅常压灭菌,在锅内加足水,水沸上气之后,开始撒料,底层先铺10cm厚水份少的料,待上气时再撒料,撒满锅为止,然后在锅内罩上耐高温塑料膜,封扎好,当料温达到98℃以上时蒸两个小时。用此法常压蒸料过程中,要求锅底火旺、锅内气足、见气撒料、一气呵成。
3 铺料播种
播种前准备:制做一个长50cm,宽20cm带柄的压板和刮板各一个;播种前一天用3%的石灰水浸泡稻草,浸泡24小时为宜,以备铺料;按无菌操作规程把香菇三级菌种掰成蚕豆粒大的碎块,装入已经灭菌的编织袋内备用。当蒸好的培养料温度降到25℃以下时,便可接种。播种最好是在无风阴天进行或是在早晚低温时。
4 发菌管理
播种之后便进入发菌阶段。需要低温发菌。春种香菇,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之间播种,此时低温一般在2-15℃之间,香菇菌丝在此低温条件下能够缓慢的生长,而不利于霉菌生长绿色木霉菌在15℃以上生长较快,通常播种后5-7天菌丝萌发。即注意低温和料温的变化,防止料温过高烧坏香菇菌丝,如果春旱地干,畦床上的覆土已干燥,可以适当的喷水或加厚覆土层,保持盖土湿润。若是持续高温、干旱也可以将草帘覆盖在床面上遮阴、降温、保湿。发菌初期床温最好控制在15℃以下。如果条件适宜,播种后30-40天即在5月中旬菌丝便能长满整个培养料。
5 撤土上帘
撤土揭膜是地栽香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过早撤土揭膜,由于香菇菌丝发育不成熟,会造成杂菌污染,影响表面菌膜形成,不利于转色。太晚了又因通气不良,会引起菌丝自溶。因此,必须适时进行,如果条件适宜,一般播种后经过40-50天的发菌培养,香菇菌丝体可达到生理成熟,即4月初播种,到5月中旬或下旬便可撤土了。但是由于各地的气候和地块土质不同,其香菇菌丝发育也有差异,因此,在撤土之前要认真的对菌床进行检查,以确定撤土揭膜时间。
6 转色催菇
撤土揭膜捡草时床面菌丝体不同程度的受到损伤,覆膜上帘后5天左右,菌丝就能痊愈,便进入转色阶段,转色的好与坏、早与晚直接关系到香菇的产量。上帘一周左右菌床表面形成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应揭开塑料膜,通风换气,迫使气生菌丝倒伏,使之在菌床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菌膜,随之分泌出一种和色素,转色开始。在转色期间,既要通风换气,又要保持床面湿润。一般每隔2-3天揭膜通风一次,并及时吸除床面黑水。适当的散色光有利于转色,在床面湿度比较大的前提下,可以提高草帘,增加透光度。加大温差刺激,可以促进早出菇。尚若转色后较长时间不出菇,应作掠菌催菇处理,即揭开薄膜,用木棍拍打床面催菇。经过拍打震动,床面有轻微裂纹,很快就会形成菇蕾。
7 出菇管理
7.1 拉大昼夜温差
昼夜温差在10℃左右有利于菇蕾形成和子实体分化,也就是说,这种大温差刺激5-6天,便可出菇。必要时可在傍晚揭开草帘,清早再盖草帘,尽量拉大昼夜温差,促进形成菇潮。
7.2 控制菇场湿度
菌床转色后,初期维持菇畦相对湿度在85%左右,随着大量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后,湿度可以适当降低。在第一、二潮菇发生时,为了预防杂菌,应视气温状况,尽可能在菇畦相对湿度低些,通常以薄膜内壁无水滴下为宜。
7.3 适时创造干湿差
春夏期间菌床内含水量充足,不要灌水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