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灯和烛的产生 发展及其艺术价值.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文史杂谈口 纛烛 生、发展糜冀巷黍徐镶 山东秦 博 灯和烛作为人们 日常生活中的照明用具 ,其发明、发展的历程充分凝聚着劳动人民的 智慧。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祖先在利用火来做熟食、取暖和恐吓野兽的时候 ,就已能够利用 火来驱除黑暗,带来光明。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 ,人们终于发明了专门用于照明的用 具——灯和烛 。 从考古发掘的实物和古文献的记载来看 ,在战国中后期,灯已经很成熟了。河北省平 山战国墓出土的人俑灯和连枝灯,结构合理,造型优美,既实用又美观 ,说明在此之前,灯 已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文献记载以及灯的最初形制上来看 ,灯与古代 的盛具 “豆”有着密切的联系。豆是古代 日常生活中盛食物、肉汤的器皿,有平稳的底座,便 于手执的高柄和可燃油的浅盘。据 尔《雅 ·释器》载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 登。”当时的 “镫”与 “登”通用,均指瓦豆。又据 《仪礼 ·公食大夫礼第九》:“……大羹涪 ,不 和,实于镫。宰右执镫,左执盖,由门入……”。可见 ,灯是由盛肉汤的瓦豆演变而来的。因 而可以说 ,豆形灯是我国灯的最早形制 ,这种形制到了战国和秦汉时期已广泛流行。另外, 《尔雅》还记载 :“瓦豆谓之登,即膏登也”,这说明,早在周代,我国已使用了油灯,当时油灯 的油料大多取 自动物的油脂 ,所以叫 “膏登”。在满城一号汉墓出土的羊尊灯,其腹内的残 之 。 这首诗 中以 “系El住”、“挽长河”之类的浪漫主义语 众一样兴高采烈地当场挥金散钱,以示奖赏。获胜者 言,表现了拔河运动员高昂的斗志和非凡的气概。 当场表示 :“予,王之爪牙,承王之宠光。将 日拔百城 《封氏闻见记》卷六 《拔河》条记载 :“进土河东 以贾勇,岂乃牵一队而为刚 !”这使得在场 “蕃客”受 薛胜为 《拔河赋》,其辞甚美,时人竞传之。”薛胜在 惊失措 ,拜首说 :“君雄若此 ,臣国其亡 !” 唐正史无传 ,其子薛存诚在 《旧唐书》卷一五三有 拔河运动在唐代的蓬勃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 传 ,其传云 ;“父胜能文 ,尝作拔河赋 ,词致浏亮 ,为 了唐代社会生机勃勃的面貌和国力强盛的气象。 时所称。”唐代进士薛胜撰写的 拔《河赋》,不仅在唐 注释 : 代流传甚广 ,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成为历代传诵 ①麻 国钧 :《中华传统游戏大会 》,第 l0页 ,农 不绝的杰作。 拔《河赋》对唐代一次邀有许多 “蕃客” 村读物 出版社 ,1990年版 。 观看的具有国际展览性的大型拔河 比赛情景 ,进行 ② (唐)魏徵等 :《隋书》,第 897页 ,中华书局 , 了极为生动形象的描绘 :第一节描写拔河的器具和 1973年版。 作者 :广西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 华宏雍伟 的场面布局 、阵式 ;第二节描写拔河开赛 后气势夺人 的争斗状态 ;第三节描写左右两 队 “屺 更 正 启 -sir 不可推”、“嶷乎难摧”相持局势 ,震天撼地的龟鼓蓬 蓬助阵,在场围睹的万千观众呐喊声似雷 ;第 四节 2001年 第 4期 第 37页 《不 能 忘却 的记 忆》, 描写经过十分紧张的交相争斗之后 ,结果输的一队 “忘 ”误植 为 “怎 ”,特此更正 ,并 向作 者 、读 者致歉 。 力竭气馁 ,胜的一队欢欣若狂。最后连皇帝也和大 《文史杂 志》编辑 部 文史杂志 64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