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翻译观看译者主体性.docVIP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翻译观看译者主体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翻译观看译者主体性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翻译观看译者主体性A Study o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 cognitive linguistic view on translation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以体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作为哲学基础,认为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提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可以利用认知和体验,依靠其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选择翻译文本,理解源语文本,并且用目的语来传达源语文本的神韵。但另一方面,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也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指出处在现实世界特定环境中的译者必然会受到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水平和范围以及译文读者认知水平和层次的制约,因此只能“创而有度”,而不能歪曲原作意图。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译者;主体性 Abstract:A cognitive linguistic view on translation tak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experiences and the real world a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which considers target text as the result of experiences and cognition and proposes that the translator,as the cognitive subject can make use of them to choose translation text,understand the source text and transfer its soul through target language based on its subjectivity---activeness and creativity.On the other hand,a cognitive linguistic view on translation also emphasizes the restrictive role of experience and cognition,pointing out that the translators in specific environment of real world will be necessarily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such as the times,society,cultural context,knowledge scale and receptors’cognitive level.So the translators can only develop their creativities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can not twist the inten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 Key words:A cognitive linguistic view on translation;Translators;Subjectivity 1.引言 目前有关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关系的理论研究在国内方兴未艾,尤其是上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些针对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关系的集大成的专著论文,如谢天振的《译介学》(1999),蓝纯的《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2005),罗选民主编的《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2005)和董明的《翻译创造性叛逆》(2006)以及王寅的《认知语言学》(2007)等,使得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在翻译研究领域中占得重要的一席之地。随后,从认知角度讨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获得蓬勃发展,如许钧的“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查明建和田雨的“论译者主体性”和胡庚申的“从译者主体到译者中心”等等。从这些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译者的作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位置。本文笔者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梳理并进一步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影响其主体性发挥的各种制约因素。 2.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所谓“认知”指的是人通过心理活动(如知觉,判断或想象)感知世界和对世界的万事万物形成概念(conceptualization)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验。认知语言学就是以认知为基础的语言研究。目前认知语言学广为流传的观点是,“人类语言并非一个自治的系统,它离不开人类的体验感知,语言能力也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只是人类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解释和研究语言必须站在体验和人类认知能力的角度,以人类对于世界的经验为基础来形成认知系统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