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轼-送参寥师
当前文档由后花园网文自动生成,更多内容请访问 HTTP://WWW.HHYWW.NET
苏轼-送参寥师
所属朝代:宋代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译文及注释
译文韩愈谈论到张旭狂草时,(认为张旭)心中并未屏蔽万事,反而将其
忧愁与不平之气,统统寓于笔端任其驰骋。韩愈很奇怪高闲浮屠氏的草书,视
人身为丘井,颓然寄有淡泊之意,又如何发出像(张旭那样)豪迈而不受拘束
的气魄呢?仔细一想其实不然,真实的技巧并不是虚幻的泡影。要想使诗句巧
妙,不要嫌恶于空和静。虚静因而能懂得万物之变化,空明所以能接纳万事之
境界。阅历世事行走于人间,只见栖身于世外云岭。咸味酸味杂列于诸食物里
,其中有着极其隽永的韵味。诗歌与佛法并不相妨碍,上面的话更当允许我说
出来。
注释①苦空:佛教认为生老病死为四苦,又有“四大皆空”之说。《维摩
经·弟子品》:“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②剑头唯一吷:《庄子·则阳》:“夫吹筦者,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
已矣。”意思是吹箫管能发出较大的声音,如吹剑环上的小孔,就只能发出细
微的声音。③焦谷:烧焦的谷子。典出《维摩经·观众生品》:“如焦谷芽
,如石女儿。”颖:带芒的穗。作者在这里是说,僧人求空寂灭,是其本份
,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并不新奇。④蔚炳:指文采华美。这两句的意思是
:你作为一个出家之人,为何也像我们这些俗人一样,去追求诗歌艺术的完美
?⑤这两句是称赞参寥子诗写得好。⑥退之:韩愈字退之。韩愈曾写《送高闲
上人序》一文,称赞张旭的草书道:“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
,忧悲愉怿,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故
序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四句是说张旭的
草书所以通神,是因为乾坤万感,有动于中的缘故。⑦浮屠人:出家人。⑧身
如丘井:比喻心地寂灭,对世事无所反映。这是就高闲说。还是在《送高闲上
人序》中,韩愈又说:“今闲师浮屠化,一死生,解外胶,是其为心,必汩然
无所起;其于世,必淡然无所嗜。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
其于书,得无象之然乎?”这里是说,高闲作为出家人,心地淡泊,无事与发
“豪猛”,怎能达到张旭的境界?言下似有微辞,语脉承接“退之”而来。
⑨不然:是对前面所说的高闲由于无以发“豪猛”之气,书法艺术就不高的说
法表示否定,正如参寥子的诗语之妙,并非如梦幻泡影,于是由书法转为作诗
。⑩这两句的意思是:正因为静,所以对一切动都能了然于心;正因为空,所
以能够容纳万事万物。
赏析
此诗取韩愈论高闲上人草书之旨,反其意而论诗,最后落实到“诗法不相
妨”上,表达了苏轼对禅与诗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一般说来,禅宗要求不立文
字。诗歌则是语言的艺术,二者区别甚大。但在艺术实践中,诗人以及批评家
却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同性。所以宋人李之仪在其《姑溪居士前集》卷二十九
《与李去言》中说: “说禅作诗,本无差别。”固然,要把二者的“本无差别
”处说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仍有线索可寻。比如,禅与诗都注重对
主观精神的反映,禅宗固然是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诗歌亦
宣称“一切景语皆情语”,因而驱遣万象以就我。所以南宋释绍嵩在《亚愚江
浙纪行诗自序》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