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法简要课件许建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
讲授提纲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浙江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许建宇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我国劳动法体系中的地位:“半部《劳动法》”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起草的基本情况;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公布及社会各界对草案的争论(“劳方派”、“资方派”之争);随后的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立法背景和制定过程简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
对本法的总体评价。本法施行后对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会产生的影响。用人单位对本法施行应有的态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立法宗旨(第1条)
本法起草过程中“双保护”、“单保护”表述之争。争论的本质是立法价值取向之争:是强调“平等保护”,还是强调“倾斜保护”?这牵涉到民法与劳动法的理念和分界。
采“单保护”的立法理由:一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生存权);二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举例:“入厂押金”、“生死条款”、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等。
对第1条规定的准确把握:“单保护”与“利益平衡”的有效结合。另见:《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条。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劳动法应当如何保护“强势劳动者”?
本法的立法依据问题。本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关系。
二、适用范围(第2条)
创新点:一是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纳入用人单位范畴。二是将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纳入适用范围(第96条)。三是将非正规用工形式中的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非全日制用工也纳入适用范围(第五章第二、三节)。另请注意:《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3条对于用人单位中“等组织”所作的扩张解释;第4条对于“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之签约资格问题所作的规定。
存在的不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关系适用本法的具体操作;其他非正规(或曰非标准、非典型)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附带问题:劳动关系的界定;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范围界定。
三、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第3条)
本条增设了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先(前)合同义务”(第8条);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后合同义务”(第50条);等等。
关于“实际履行”原则和“有利原则”的讨论。
四、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权(第4条)
创新点: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平等协商确定/npc/xinwen/lfgz/zxfl/2007-06/29/content_368169.htm
(2)《劳动保障部发布劳动合同法宣传提纲》(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宣传提纲》/npc/zt/2007-07/05/content_368517.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flfg/2008-09/19/content_1099500.htm
主讲人简介:
2005年3月起参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委托项目《劳动合同法(草案)研究》课题组的工作,系课题组正式成员之一。2007年11月参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合同法》实施办法”的起草研讨工作。
2003年6月27日受邀在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举办题为《劳动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法制讲座。2007年12月25日给省政府领导和有关厅局领导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讲座。
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劳动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撰写“劳动合同”一章。
“《劳动合同法》修改决定”讲授提纲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许建宇
一、劳务派遣立法重点问题概说
(一)“劳务派遣”的称谓
“劳务派遣”的称谓之争:劳务派遣?劳动派遣?劳动力派遣?劳动者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
从学理上看,最准确的称呼当属“劳动力派遣”。
(二)劳务派遣三方法律关系的定性
劳务派遣三方关系的缘起:劳动力的雇用和劳动力的使用相分离(这也是劳务派遣最重要的特征)。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定性:劳动关系(劳动合同)。
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即用工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定性:民事关系(劳务派遣协议)。
争论的焦点问题:如何界定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如何理解和界定“用工单位”在《劳动合同法》中的身份和地位?关于如何认识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法律关系定性问题的两种学说:(1)“一重劳动关系、单一雇主说”。(2)“双重劳动关系、共同雇主说”。对于我国《劳动合同法》所采立场究竟为何,各界有着不同解读。一个延伸的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选题与写作.ppt
- 2019年7月安徽省砀山县事业单位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试卷(含答案).pdf VIP
- 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pdf
- 中小银行上云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2024.pptx
- 证券从业人员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题库与答案.doc
- 小学家长会英语老师课件.pptx VIP
- 第七单元《红楼梦》薛宝钗、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VIP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pdf VIP
- 春季学期《工业控制网络》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