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标准及质检护航产业升级.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准及质检护航产业升级

标准及质检护航产业升级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纺织服装企业将面对越来越多的“标准”。当企业为对付各种标准而增加成本的同时,不妨想想,标准本身就是产品通往更高层次的门槛。迎接更多标准的检验,是中国纺织品实现升级的重要方式。同时,达标之后的产品,将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标准在加速 和前几年相比,很多企业明显感觉到了国内关于纺织服装的标准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与此同时制定、推出的速度明显加快。比较容易引起关注的是国外制定的检测标准,尤其是影响范围巨大、让我国企业难以应对的标准,比如说REACH。即使一些年出口额只有几万欧元的小民营企业,也不会对REACH陌生,并愿意主动积极的应对,比如为此付出较为昂贵的培训代价,向同行打探消息、学习经验等。 和国外不断推陈出新的检测标准相比,国内的标准制定显得滞后和缓慢,在产生产品质量纠纷时。经常依据的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标准”,有些纺织服装的子行业甚至还没有基础性国家、行业标准。无章可循与其说是一种自由,不如说是一种粗放的阻碍。这种态势今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仅国家出台新标准或者更新旧标准,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代表性企业也在积极参与标准制定。 8项标准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分别为化纤针织内衣,婴幼儿针织服饰,针织帽,缝制帽,纺织品与服装、缝纫型式、分类和术语,弹性毛织品,毛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毛织物尺寸变化的测定静态浸水法。而一些行业性的也在抓紧制定中。 让每件产品符合标准 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特别强调,纺织行业应加强标准建设工作,特别是市场急需的产品标准应加紧制定。他说,保护人民健康,让消费者放心,是每一个纺织员工应尽的社会责任。纺织行业要做到每一件产品都有标准,每一件产品都附合标准,要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产品的标志。 加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成立行业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委员会,尽快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使产品都有标准可依,也成为中国纺织行业协会的重要工作。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透露,未来5年内,纺织行业将以新材料标准、生态纺织品标准、功能性纺织品标准、重点产品和市场急需产品标准为重点,制定新标准144项,其中国家标准项目65项,行业标准项目79项。同时修订2000年以前的标准325项。 包括纺织产品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纺织新材料的产品质量,生态纺织品配套检测方法,纺织原料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限量,絮用纤维产品质量评价和检验方法,纺织新产品评价和检测方法,功能性纺织品及实验方法,家用纺织品质量等级分等标准在内的多项标准均被列入了制定修订之列。 新近发生的“发热内衣”事件以及随即跟上的标准制定也显示了纺织工业协会在标准制定中的快速反应。自2005年以来,知名服装品牌如婷美、华歌尔等率先把用于登山等专业体育的发热纤维用来开发高档发热内衣,一经推出就受到高端消费者的认可和市场的追捧,也吸引许多保暖内衣厂家纷纷进入市场。不少厂家把保暖内衣当成发热内衣来卖,在广告中大肆忽悠消费者,也造成发热内衣市场良莠不齐。去年冬天,号称“面料发热、一身春装过寒冬”的贝芙美发热内衣就因为消费者受冻感冒而被告上法庭。虽然目前国内真正生产发热内衣的厂家不到5家,11月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联合发布消费警示,揭示了这些厂商在广告宣传、终端销售等环节采用混淆概念、夸大宣传、偷梁换柱、以假乱真等手段误导、欺骗消费者。面对市场上有一些商家拿保暖内衣当发热内衣卖误导消费者的现状,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已着手制订发热内衣标准,预计明年实施。 在发热内衣标准正式出台之前,中针协、中消协联合发布消费警示,以张贴“发热内衣标识”的方式,规范生产,保护消费者利益。中消协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发热内衣时,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查看包装盒上是否贴有黄底黑字的“发热内衣标识”。在发热内衣标识上,明确标明了发热纤维名称、发热效果和添加比例。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杨世滨介绍,凡贴“发热内衣标识”的,厂家都需按照“发热纤维发热度不低于5℃、含量不低于5%”的要求到协会进行检测备案,与协会签订质量承诺协议书。 此外,纺织仪器行业标准、莨绸服装行业标准、紧密纺纱、染色棉行业标准、竹浆纤维标准、莫代尔纤维纱布标准等都在加快制定中。 检测市场诱人 有了标准的出台,随之而来的重要环节就是检测。中国是一个纺织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纺织品消费大国,自然也是一个纺织品检测大国。据权威人士估计,目前中国纺织相关检测的市场容量在2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国外检测机构占有约50%的份额,国内商检、质检、纤检系统检测机构占45%,国内民间商业和第三方公正检测仅占5%左右。民营检测机构长期受到限制,发展缓慢。 据中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