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阅读教学中创造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阅读教学中创造教育

浅谈阅读教学中创造教育摘 要: 本世纪现代化教育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现在正接受基础教育的小学生是本世纪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如何让孩子成为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人,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重任。 关键词: 阅读; 创造; 教育;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103-01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比较重视的是各种知识的传授。从课堂上的导入、分析到课后的作业,大都通过复现式的记忆来学习语言,忽视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而我们的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生动形象,文情并茂,选材的范围广,并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文体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我们能转变教学观念,凭借材料,把学习语言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唤起想象,就能使孩子潜在的创造才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创造的激情 创造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表象的积累和想象的丰富。音乐、录音朗读、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图象、画面的反复出现,使学生可以进一步地细致观察,给他们提供了加工创造新表象的大量材料。动听的音乐、鲜明的形象,可以有效地鼓动学生想象的翅膀,促使他们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的形象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因此,根据课文的特点,灵活恰当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设立创造的契机。 例如,在教《飞夺沪定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夺天险”的困难,战斗的惊险,体验战士的内心世界,我先用多媒体出示铁索桥横架大渡河上,22位勇士攀着铁索过河的画面,配放嚓亮的军号声、激烈的枪声,团长、政委鼓舞人心的话语声,使学生如同置身于战场,受到紧张、激昂的情绪的感染,再用多媒体出示熊熊的大火烧到桥头的情景,造成紧张的悬念,然后提出:“22位勇士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怎样想、怎么做的?”这时学生平时积累的英雄形象和对革命精神的体验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创造性地描述了战士们奋勇冲过桥时的思想活动和英雄壮举,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诉诸于情感的具体形象,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使学生受到了很深的教育。 用钢琴曲表现月光下大海的变化,用配乐感情朗读描述林海的壮丽景象,用录像再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壮举、再现鸟的天堂的蓬勃生机,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长长画卷……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提供了想象的广阔天地,因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激情,自觉地运用语言文字创造一个生动的形象来充实课文的内容,反过来又激起了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创造性思维中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感、思维品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设计多种训练,培养创造能力 训练儿童的大脑,最好的手段莫过于语言。教师应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课文为依据,精心设计各种训练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创造力。好的训练,如同一座桥梁,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联想,转化为新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能力的提高。训练可写故事,或练习写出人物对白;还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听录音创造性表演,看无声录像编写故事,看动画片续写故事……多层次、多角度设计的练习,可以激起智慧的火花,创造性地说、写、画,推动创造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林海》一课时,根据课文中多处使用暗喻手法描写景物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训练:先用画面和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这两句话的意思,然后默读书中描写白桦的三个句子,练习用“……是……”这样的句式改写出白桦的特点,学生说出“俏丽的白桦是海边的浪花”,“银白的树干是白桦的银裙”等句,最后引导学生回顾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想想为什么把它称作“林海”,并用“……是……”的句式说一说。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抓住特点,展开联想,把林与海结合起来,说出一个个生动的句子:“无边的落叶松是绿色的大海。”“俏丽的白桦是海边的浪花。”“绚丽的野花是五光十色的贝壳。”“鲜艳的小红豆是海里的珊瑚珠。“积满松针的地面是金色的沙滩。”……在这一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林与海自然地融成一体,修辞手法也得到了灵活、自然的运用,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林海”的含义。 三、采取多种方法,体验创造的乐趣 学生学习创造的兴趣是容易激发,但又是不稳定的。只有让他们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悟到创造成功的快乐是高层次的快乐,才能促使潜在的创造意识不断得以发展,从而使创造思维的触角趋向广阔和深邃。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取不同的方法,展示同学们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让学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