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渤海湾盆地辽东东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渤海湾盆地辽东东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分析摘 要: 辽东东地区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构造格局和构造样式多样,本区勘探程度低,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其油气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进程。通过对洲油气成藏特点的深入研究,明确了油气的优势运移方向,归纳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有利地推进了该区的勘探进程。
关键词: 辽东东; 郯庐断裂; 三角洲; 油气成藏模式
中图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045-01
1 概况
辽东东区块位于辽东湾东部,紧邻大连、旅顺、烟台等大中型城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区域构造位于辽东湾坳陷、渤中坳陷的东部,营口隆起西缘,勘探面积5331.365km2。胜顺油田东距海岸线约41km,距蛇岛约28km。
2 石油地质特征
2.1地层发育特征
综合钻井和地震资料,辽东东探区与渤海湾海域的地层发育相似,在太古界结晶变质岩之上,发育了中上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及第四系四套沉积岩系,区域缺失古生界、三叠系。古近系EK-Es4为充填式沉积,Es3-Ed,盆缘构造带地层超覆、剥蚀作用转换频繁,为多期次超覆剥蚀残留地层;新近系为超覆、披覆式沉积。
2.2沉积特征
沙四孔店时期郯庐断裂以左旋剪切挤压为主,产生大量的北西向断裂基性岩浆沿断裂侵入或喷发,形成溢流玄武岩属于溢流玄武岩火山亚相的火山熔岩斜坡微相。沙一段地层应为滨浅湖亚相沉积,砂体可能为滨浅湖滩坝砂,砂体不发育。东营组为半深湖-滨浅湖相-三角洲沉积,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或前缘相,砂体的展布主要沿主河道分布,砂体分布范围不大,区域上看砂泥比较低。明化镇组下部及馆上段发育厚层块状辫状河砂体。
2.3构造发育特征
辽东地区区域构造位于渤中坳陷、下辽河坳陷与胶辽隆起的接合部,属于坳陷西斜坡盆缘构造带。在整体东高西低的背景上,辽东东区块南部可划分出构造样式不同的三个带,自西向东分别为西部洼陷带、中部走滑断裂构造带和东部地层超覆构造带。探区经历了三次强烈构造变动,不整合面发育,东营组与沙四-孔店组之间、东营组与馆陶组、明化镇组与第四系之间存在区域不整合,缺失了沙河街组上部的地层。同时新构造运动在该区表现明显,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区内主要发育北东向、北东东向、北西西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五个方向的断层,平面上成呈NE和NW向的雁列式分布,断层倾角大、落差小;剖面上呈花状构造、负花状构造等;明化镇组及以上地层,次级断层发育。
3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3.1充足的油源条件
辽东东地区紧邻辽东凹陷、渤东凹陷、渤中凹陷和庙西凹陷。烃源岩层系多、厚度大、分布广,发育有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等多套生油层系。
3.2发育断层、不整合面及砂体构成的复式输导体系
砂体既可以作为油气的储集空间,又可以作为油气的运移通道,是最基本的输导体系。明化镇组下部及馆上段发育厚层块状辫状河砂体,为高孔、中渗疏松砂岩储层,为良好的输导层系,构成本区区域输导体。
本区长期活动的基底断裂在古近系和新近系沉积时活动仍然较强,有的甚至在明化镇组仍活动,而这一时期正是该区烃源岩排烃的重要阶段。这些断裂不仅控制着下降盘生油凹陷的发育,且与上升盘的潜山披覆构造等多种圈闭相连,成为连接油源与圈闭的主要油源断层。
区内发育了多期区域性不整合面,如古近系和新近系与前新生界之间的不整合面、沙四段+孔店组与东营组之间的不整合面、东营组和馆陶组之间的不整合面,这些不整合面延伸广、面积大、间断时间长,被断层切割之后,可纵贯上下,形成油气纵向运移的良好通道。
3.3储盖组合特征
根据完钻井资料,该区发育了三套区域储盖组合,即前新生界-新生及储盖组合、古近系储盖组合和新近系储盖组合,以及四套局部储盖组合,即明化镇组、馆上段、沙四段+孔店组、中上元古界(风化壳)。
3.4圈闭条件
受两条北东向大走滑断层控制,中部发育了一个北东走向的凸起,其东部和北部均为断层所摭挡,古近系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及明化镇组地层超覆于该凸起的潜山风化壳之上而形成了超覆构造单元,具有较好的聚油背景。
4油气成藏模式
辽东东探区为砂体横向、不整合侧向与断层垂向阶梯状运聚成藏模式(图3)。由渤东凹陷生成的油气沿古近系砂体和不整合面侧向运移,遇断层发生垂向运移至新近系,在新近系沿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次级断层作垂向运移,沿馆下段砂体作横向运移并聚集成藏。其中断裂输导性好,北北西向为优势输导方向,在优势输导方向上,上倾方向非断层遮挡的构造圈闭(背斜、断鼻等)和地层不整合圈闭、岩相圈闭是有效性圈闭。
5结论
辽东东探区为“走滑作用主导、多期构造反转”的盆缘构造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