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简析《大理古佚书钞》文学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析《大理古佚书钞》文学价值

简析《大理古佚书钞》文学价值【摘要】《大理古佚书钞》汇编了《三迤随笔》、《淮城夜语》、《叶榆稗史》三部明代古佚书,是明代的三部笔记小品的残抄本,文章就其文学价值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理古佚书钞;文学价值;简要分析 1.前言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学就已相当发达,无论诗歌、散文、民间文学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南诏时,不少诗文被收录到《全唐诗》和《全唐文》中,徐嘉瑞评价说:“边疆诗人收入《唐诗》,不易觐也。”[1]大理国时期的散文、骈文或“行文寓散于骈,气势磅礴,典雅工整,艺术成就不逊于中原。”或“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可与晋唐骈文争胜。”[2]惜古代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常遭战乱水火以及人为禁绝等“书厄”而多有损毁、散佚。?献书先生说:“南诏和大理国时期的书面文学和作家,由于资料所限,为后世知道者很少,即使这些很少的书面文学作品,其作家又多限于国王、清平官等上层人士;有关流传于当时的民族民间文学,作者确知者也甚少,创作时间亦难以确定,其作者更不为人所知。”[3] 《大理古佚书钞》(以下或简称《书钞》)汇编了《三迤随笔》、《淮城夜语》、《叶榆稗史》三部明代古佚书,是明代的三部笔记小品的残抄本,由《三迤随笔》的作者李浩的第十九代孙李莼抄录,自家传而奉献社会。三部古佚书中,以《三迤随笔》的史料价值最高,作者李浩系明洪武云南总兵西平侯沐英入滇部队中的“中军录事”,后落籍大理。三部古佚书的素材来源于李浩从兵燹火患中抢救出来的一批宫廷档案,以及街谈巷语的逸闻趣事。其内容包罗万象,具备多学科价值,文学价值也很突出。 2.《大理古佚书钞》的文学价值 2.1 对史事敷陈渲染,极具文学色彩 天宝之战是南诏历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主要见载于《南诏德化碑》,现存于大理市太和村的太和城遗址。碑文文体高洁,情辞恳切、工巧,记述了天宝战争的前因后果,关于战争场面的刻划有“我命大军将段附克等,内外相应,竞角竞冲。彼弓不暇张,刃不及发,白日晦景,红尘翳天,流血成川,积尸壅水。三军溃衄,元帅沉江。诏曰: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遂收亡将等尸,祭而葬之,以存恩旧。”[4]简洁凝练。《大理古佚书钞》则保留了大量篇章对天宝战争进行了极具文学色彩的铺陈渲染,文史交融,提高了整部文献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三迤随笔》中的《韦安抚使与郑清平官》:“至天宝初,杨国忠为剑南节度使,误听白崖太守张虔陀言。......杨氏派鲜于仲通出师十万讨伐,仲通兵败定西岭,何履光兵败龙山脚。两军覆殁于石河城东十里。主将脱逃。”“至天宝十三载,又以剑南节度使留后李宓,带陇西子弟精兵七万及剑南诸郡兵二万馀,九万馀数号称十万之师,再次征伐南诏。适逢盛暑,唐师恶疠猝发,三十馀日,暴死二万馀,病三万馀。宓进退两难,屯军红山口三万众,伐木竹扎筏练水师。”“李宓败于恶疠,父子多染疾,日死多达千人,兵无心战。二因雨水淫湿。三因吐蕃兵至,出海东切断宓援,断宓归路。宓战殁洱河口,五子俱亡,唐军终至全军覆殁。”“蒙氏功成于地利,诸蛮援蒙,以十二路兵分击唐师,唐兵顾此失彼。李宓先亡,唐师无主,群将慌乱。唐军多死于蛮兵毒箭、马军、轻骑、蛮刀。八方杀戮,唐师乱不成阵而全覆于洱河南岸,惨不忍睹。天宝之战,惨盖古今,凤见惨而心恸,令士兵收尸三万馀具,成万人冢坑,深三丈馀,并以土掩诸尸。为时一旬,冢成而尸臭难消。历时五年,蔓草荆棘,狐兔狼窝。二十馀年无人至冢而鬼哭神嚎。凤老耋,思而祭之,立万人冢碑于冢边,立德化碑于太和城朝门。二碑文出郑清平手,详述天宝唐师覆殁始末。”对于李宓及其五郎身死,在《三迤随笔》的《重修万人冢天宝记事碑记》也有生动描写:“宓兵不服水土,意在速战。阁罗凤陈兵,固守河尾城。凤施计以腐木为吊桥,宓闯桥骂阵而桥断,马陷子河,宓为淤泥没胸,亡于乱箭。凤军杀过南岸,赞陀助以法术,风雨骤至。白妃施以帕术而唐兵迷糊,天昏地暗,嚎声震野。诸蛮伏兵四野,吐蕃飞骑由河东杀入。血洗一日,雨过天青,唐兵无一活归者。”《淮城夜语》的《散骑侍郎》篇中记:“惟天宝一役,唐大将军李宓……道阻粮绝,人误食毒果,马食断肠草死万馀。时逢中秋,烟雨连绵,三军泻肚,元帅决于速战,八月十五两军对阵,各有伤亡。十六,唐军五路水路齐发,吾与五郎,兵至天生关下三里河槽,伐岸边巨树为桥。八千馀骑攻石门天关,杀南诏军将二员,守军三千馀。忽报闻元帅殉国于吊桥,为中军射杀。五郎急退兵,腹中箭,肠出。吾为五郎扎腹,由斜阳峰脚直杀至古渡楼,抄南诏兵后路,与阁罗凤决战于大沙洲玉龙关前。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殁,无一生者。” 天宝一役,极其惨烈。战争的阴影直至明代还未消失,三部笔记小品都录有鬼神玄怪故事,从侧面作了反映。融景融情的描绘使人们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阻隔,来到了昔日的战场,亲眼目睹旌旗猎猎,亲身感受金戈铁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