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新河三角洲防洪工程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沙新河三角洲防洪工程设计

长沙新河三角洲防洪工程设计摘 要: 今年以来,百年不遇的洪水正在袭击我国南方的一些城市,同时为我国的防洪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防洪体系与全社会日益提高的防洪安全保障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长沙新河三角洲防洪系统的特点为出发点,进行了理论设计,并通过工程实际阐述了防洪工程设计。 关键词: 防洪工程设计; 防洪措施; 防洪安全; 防洪非工程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9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3-0095-03 1. 工程概况 新河三角洲地处浏阳河、湘江交汇处,两面临水,南起319国道,东至芙蓉北路。总用地面积200.5公顷。长沙市政府为彻底改变本地区困难企业集中,居住环境恶劣的状况,充分利用该地区两水交汇的滨水景观资源和三面环路的良好交通条件,凸显两条城市发展轴相交处的区位优势。将其打造成为体现二十一世纪长沙城市新形象,能承载部分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高品质社区,并决定在此新建市图书馆、博物馆和音乐厅。以此推动三角洲地区的建设进程。 新河三角洲防洪工程从凤咀泵站至浏阳河铁路桥约3.2公里,该段堤顶高程36.23-7.60米,垸内高程31.0-2.5米之间,堤宽8-13米,平均为10米,堤顶防浪墙长2800米,防浪墙闸口14个。内外边坡1:1.6-1:2.6之间。 新河三角洲堤防坐落在冲积的沙滩基础上,堤基透水性强,加上西、北两面临水,历年来垸内涌沙冒水比较严重,如化工厂、制革厂、六公司砂石厂和新河垸派出所曾多次发生管涌冒水、冒砂现象。堤身是多年培修而成,基本都是人工肩挑堆积,没有经过夯压密实,堤身土质杂乱甚至有很多地方含有建筑垃圾,边坡较陡,土的强度低,压实度低,级配不良,河水上涨易造成堤岸边坡散浸失稳。 河堤地貌单元为湘江及浏阳河的一级阶地及高漫滩地貌。地层从上至下分别为杂填土、素填土、粉质粘土、重粉质壤土、细砂、圆砾、残积粉质粘土和强风化砾岩或板岩等。 新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本次工程任务就是把新河三角洲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不足3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为新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提供一道安全屏障,为以后的三角洲公益设施和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防洪保障。 2. 工程地质条件 2.1地质概况 长沙市新河三角洲防洪工程大堤堤顶标高变化多36.5~37.5米。堤内地面标高变化31.0-32.5米,河堤地貌单元为湘江及浏阳河的Ⅰ级阶地及高漫滩地貌。 场地地层第四系较发育,以冲积成因的土层为主,堤身分布有厚度较大的人工填土,基底为白垩系砾岩及元古界板岩。现将场地各地层性质自上至下分别为: (1)杂填土①(Q):褐灰色、灰嘿色,稍湿,结构松散,粘性土、垃圾夹灰渣、碎石、砾石等组成。部分含工业垃圾,含硬质杂物30%~45%。堤顶及堤内均大部分分布,厚度变化1.10-6.90米,平均厚度2.20米。 (2)素填土②(Q):褐灰色,稍湿―湿,可塑―硬塑。粘性土为主,含部分粉细砂及少量砾石。堤身各孔均有分布,厚度变化1.20-8.10米,平均厚度5.30米,层顶标高26.90-36.90米。 (3)粉质粘土③(Q):褐灰色,可塑―硬塑,含少量角砾及碎石,局部含朽木(ZK33)。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光泽反应较光滑,干强度中等,该层场地大部分均有分布,厚度变化1.00-8.40米,平均厚度2.40米,层顶标高26.50-33.50米。 (4)粉质粘土④(Q):褐黄色间灰白色,湿―稍湿,硬塑状为主,部分可塑状,下部含少量粉细砂粒。局部含人工注浆水泥块(ZK6),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较光滑,干强度中等。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厚度变化0.50-7.10米,平均厚度4.10米,层顶标高21.80-29.90米。 (5)重粉质壤土⑤(Q):灰黄色,很湿―湿,软塑―可塑状,含云母碎片及粉细砂。摇震反应中等,韧性低,无光滑反应,干强度低。该层场地部分分布,厚度变化0.70-4.10米,平均厚度1.80米,层顶标高21.60-28.00米。 (6)细砂⑥(Q):灰黄色,很湿―饱和,松散―稍密,粉砂、细砂粒为主,级良较好,成分多为石英质,含少量粘性土,部分混少量中粗砂粒。该层场地部分分布,厚度变化0.80-3.30米,平均厚度1.50米,层顶标高20.60-25.60米。 (7)圆砾⑦(Q):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状。圆砾含量50-60%,成分以石英质为主,磨圆度较好,分选性差,一般粒径0.5-20mm,混少量卵石,中粗砂充填,少量粘性土胶结。在ZK8、ZK16局部夹水泥浆硬块,推测为对大堤进行防洪人工注浆所致。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厚度变化0.80-8.20米,平均厚度3.50米,层顶标高19.60-24.90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