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师与律师:基于12至13世纪的中英两国之间的一.docVIP

讼师与律师:基于12至13世纪的中英两国之间的一.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讼师与律师:基于12至13世纪的中英两国之间的一.doc

  讼师与律师:基于12至13世纪的中英两国之间的一 关键词: 讼师/律师/中英两国/比较 内容提要: 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特兰曾经断言: 12世纪是“一个法律的世纪”。以此为参照标准, 12至13世纪的中英两国均可谓处于这一状态。然而,作为法制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官和律师)在此时的英国初步形成,但是,在当时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何以未能产生出英国意义上的律师?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君主过于绝对的权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工具主义的观念和对于无讼的追求等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引 言 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特兰曾经有过这样一句名言: 12世纪是“一个法律的世纪”(a legal centu-ry)[1]。以此来衡量12世纪(包括13世纪)的中英两国,似乎均符合梅特兰的上述论断。 就12世纪至13世纪的英国而言,由于诺曼征服后封建王权的相对强大和推动、一段时间内社会的相对稳定(斯蒂芬王时期即1135-1154年因王位争夺、约翰王时期即1199-1216年由于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可能属于例外)、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城市的兴起、法律多元并存与相互合作竞争的格局、自亨利二世到爱德华一世时期法律制度的持续发展等因素,尤其是英王亨利二世司法改革之后引发的法律内容的复杂性、诉讼程序的严格性(或严格的形式主义色彩),客观上促进了诉讼当事人对于法律专业人士的需求或依赖。所以,在上述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加之英王政府适宜的举措,早期英国的律师应运而生,构成英国法律文化的一大亮点,成为英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部分为英国的法官),对于当时及其后的英国法治不无影响,至今仍为世人所关注。 本文的思考(换言之,困惑)主要在于:在当时(即12-13世纪),许多方面均可谓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在此主要指宋代,尤其是1127-1279年间的南宋),同样存在着需要或者依赖专业法律人士的外在条件,何以未能产生出几乎同一时期的英国意义上的律师?此期讼师与律师在中英两国截然不同的命运对于在此之后的两国的社会发展又意味着什么? 本文希望:通过对于12-13世纪中英两国讼师和律师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同遭遇的分析和比较,从中获得一定的具有启示意义的结论。 本文的探讨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2-13世纪有利于和不利于讼师生存的中国社会环境的大致分析;讼师(含讼学)兴衰的原因; 12-13世纪的英国早期律师的兴起及其原因分析;相关比较及启示意义。[2] 一、12-13世纪讼师的生存环境分析 (一)有利方面 欲探讨这一问题,笔者以为有必要首先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情况做一个基本的了解和分析。 就政治方面而言,赵宋王朝建国于公元960年。鉴于当时并不十分理想的内、外部形势,立国之初,就开始了多方面的努力,并取得了相对成功的效果。至10世纪末期,经过宋太祖(960-976年在位)和宋太宗(976-997年在位)的努力,宋(这里指北宋, 960-1127年)已较为成功地结束了当时分裂割据的局面,收夺各种地方权力,分割相权,集政权、军权、财权等于中央。有学者认为,尽管北宋的统一不能与汉唐相提并论,但却为宋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以及以后全国的大统一提供了条件。[3] 就经济方面而言,史学界的学者对其评价甚高。其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的新水平、手工业生产的新成就、城市商业空前繁荣、货币流通与纸币的发放等。在经济管理上,宋也有一些独特之处。例如,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对土地和农民的管理倾向于放任,对工商业则偏重于干涉。行会及其他商业组织在两宋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其中,行会组织达到空前鼎盛阶段。就“行”的数目而言,已由隋唐的120行,发展到宋代的440行。笔者注意到,宋代的城市在数量上已远远超过唐朝:前者全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仅13处;而到北宋中期,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已增加到46处,如成都、兴元(陕西汉中)、建康、杭州等。尤其是北宋都城开封,人口竟在百万以上。再如,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到宋宁宗时,人口达到120万,商业十分兴盛。[4]这说明,至少就当时的中国而言,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社会,而是某种意义上的流动社会。[5] 在科技方面,宋代被认为居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三种闻名于世的三大发明,到宋代又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天文、医药、建筑等各个领域的成就,不仅超越前代,而且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地位。[6] 在思想文化方面,有宋一代大致经历了宋初的儒学复兴运动、荆公新学、理学体系的初步建构、南宋时期的理学、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东事功学派对儒学的精神所做出的与理学不同的阐发。[7]在宋代的法制方面,国内有学者认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