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水溪下游土地利用变迁与河川扬尘发生机率之探讨.pptVIP

浊水溪下游土地利用变迁与河川扬尘发生机率之探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浊水溪下游土地利用变迁与河川扬尘发生机率之探讨

* 二林 台西 斗六 崙背 * 二林 溼度 exPM10 風速平方 低 50.33 45.82 11.13 中 69.49 86.87 28.36 高 79.51 162.17 91.66 台西 溼度 exPM10 風速平方 低 60.9 52.11 13.28 中 73.06 83.8 63.42 高 80.96 123.8 126.74 斗六 溼度 exPM10 風速平方 低 60.46 72.94 14.36 中 69.22 117.91 45.63 高 77.32 173.2 93.72 崙背 溼度 exPM10 風速平方 低 55.7 79.76 7.51 中 68.36 122.75 30.29 高 77.96 196.63 84.83 本研究其總體判識率高達83%。羅吉斯迴歸可以如此有較預測PM10發生機率之主要關鍵為變數因子中並非完全為線性分布,而羅吉斯回歸不管對於線性和非線性之資料皆可以處理分析。 因子相對濕度、風速(Monn et al., 1995)和前一日PM10 (林逸塵, 2002)在前人研究下皆表示對於揚塵之影響有明顯相關。且在本研究中整體適配度P=0.3060.05為不顯著,代表本模式適配度良好,依變數可以被自變數有效的預測。 * 因子相對濕度、風速(Monn et al., 1995)和前一日PM10 (林逸塵, 2002)在前人研究下皆表示對於揚塵之影響有明顯相關。且在本研究中整體適配度P=0.3060.05為不顯著,代表本模式適配度良好,依變數可以被自變數有效的預測。 此模式中之機率並不具代表PM10之值比較性,只能說明在模擬環境中其較容易發生PM10≧125 μg/m3的機率。 * 利用群集分析或倒傳遞類神經配合情境分析將其分類,討論多種因子在不同環境下對於PM10貢獻量之影響,。 由結果中分析,前一日PM10對於模式影響最為明顯,將使用時間序列單獨說明。 從結果中發現四站模式之係數差異並不大,嘗試是否可以將四站資料一同建置地區模式,則可以將點資料預測擴大為面資料預測。 * 感謝聆聽 敬請指導 * * * * 授課老師:陳文福 博士 指導老師:錢滄海 博士 報告學生:陳奕愷 水保系碩士班二年級 * 2012.5.11 (五) 碩士班二年級專討 第二輪第16位 研究動機與目的 前人研究 材料與方法 結果 後續研究 * 懸浮微粒是由細小的固態顆粒或液滴所組成,粒徑若小於10微米以下,能深入人體肺部深處對於健康影響很大。而其主要來源包括道路揚塵、車輛排放廢氣、露天燃燒、營建施工及農地耕作。 台灣中部地區自921地震後,河床受地層變化與上游河段崩陷大石阻斷,造成下游河床裸地增加且淤砂現象更嚴重 ,導致其砂質粒徑有逐漸變小的趨勢。 濁水溪其飛沙運動型態主要為懸浮方式,即揚塵現象會較明顯,而其傳輸距離也會較遠。經由衛星影像與航拍圖,濁水溪有寬廣的河床裸露面積,若又遇上冬季枯水期與東北季風盛行,則會造成嚴重之揚塵現象。 * 有鑑於此,環保署於民國95年修正篩選規則,特別著重於顆粒粒徑小於10微米(即PM10)之容易被吸入呼吸道的顆粒,與顆粒粒徑小於2.5微米(即PM2.5)之容易進入肺泡的顆粒,依此而制定安全濃度之標準,凡是日平均PM10≧125 [μg/m3] 即視為可能達到不良。台灣中部與東部為目前受到上述空氣懸浮微粒影響最大的地區。 本研究應用SPSS統計軟體多變量分析中之羅吉斯迴歸技術對二元反應變數(即PM10≧125 μg/m3)建立模式,並保留部分資料以進行模式之驗證,藉此發展出可預測PM10濃度超過安全濃度值之機率模式,可作為風險管理與評估之參考。 * Pope(2000):當懸浮微粒粒徑小於10微米(PM10)則被定義為可吸入懸浮粒子,能聚積肺部,對人體健康有害。 Krewski and Burnett(2000):顆粒的空氣動力直徑在2.5微米以下,會造成呼吸與氣管疾病並導致幼兒死亡。 Leeuwen and Rolaf(2002):歐洲地區有數萬名幼童死亡與懸浮微粒濃度有關。 * Monn and Braendli(1995):粒狀物排放容易受到許多因素影響,而氣象條件則為重要因素。 蔡春進和謬敦耀(1999):利用風洞實驗發現,裸露地的揚塵隨著風速大小有密切的關係。 Jeffery(1997):PM10約佔TSP之比例約44%各地區之比值雖不同,但主要受到氣象條件、地理位置和區域性微粒有較大關係。 * 程萬里和黃怡嘉 (2000):針對中台灣1997~1999年13座空品站之氣象資料,配合台中氣象站資料進行

文档评论(0)

yanchu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