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诗人——托马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纯粹的诗人——托马斯

纯粹的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话题] 2011年10月6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一位80岁的瑞典诗人,尘埃落定的奖项却再一次刺痛了国人的眼球。 特朗斯特罗姆1931年生于斯德哥尔摩,195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引起瑞典诗坛轰动,成为五十年代瑞典诗坛上的一件大事。成名后又陆续出版诗集《路上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堂》、《钟声与辙迹》、《在黑暗中观看》、《路径》、《狂野的市场》、《给生者与死者》、《悲哀的威尼斯平底船》等,先后获得了多种国际国内文学奖。1990年,特朗斯特罗姆患脑淤血导致半身瘫痪,但仍坚持写作。 特朗斯特罗姆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所谓“纯粹”,第一,他基本上只写诗,而不用其他文体写作。第二,他写的都是短诗,没有长诗,甚至组诗也很少。第三,他的创作量奇少,截至2000年他70岁时,一共写了163首诗。他出版第一部诗集时,只有23岁。从特朗斯特罗姆的整个创作历程来看,《诗十七首》已确定了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基本风貌,是他诗歌纯粹性的一种体现。当然,最能体现他诗歌纯粹性的是,他是一个只写短诗的诗人。 [多维解读] 我们喜欢用数量证明成就:自己一天能写几千字、上万字,发表了多少万字、出版多少本著作,此外我们谈大师的成就,也往往用“著作等身”来衡量。 我们也总在追问,我们为什么缺乏大师?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文学奖获得者?是中国人的智商不行?是中国人的创新精神不足?是中国的人文环境不好?是中国的历史底蕴不够?关键的可能是缺乏像托马斯这样屏心静气搞创作的沉稳心态,没有托马斯这种一年写两到三首诗的执著与认真精神,没有托马斯这种不为名利写作的纯粹的文学品质! 一、速度与深度、数量与质量。在“7·23”温州动车事故之前,高铁曾为中国人带来巨大的民族自豪感。铁道部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全世界高速铁路的运营速度,原创国是3个:日、法、德。日本劲井三洋新干线费了很大劲跑到300公里时速,法国瓦拉斯到马赛这一段跑的是320公里,德国科隆到法兰克福是跑了300公里,中国跑了350公里,而且开通就是350公里。”而如今,随着动车降速令下达,曾经狠踩油门、启动了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铁路发展计划,如今它以同样大的力度狠踩下了高铁投资的刹车。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大旱,虽然三峡水库持续“放水”支持抗旱,但指责“三峡工程本身就是导致干旱的原因”的议论四起,再次把三峡工程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无论是高铁还是三峡大坝,还有那些事故后被爆光的“豆腐渣工程”都在刺痛着我们,当国人追求速度、刷新数量的同时是否优先考虑到安全与质量,罔顾生命的“高、大、全”,本末倒置的“新、快、奇”用灾难来警醒着国人,不亦悲哉! 二、功利的浮躁与纯粹的坚守。报载一部差点全票当选“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作品《你在高原》,字数达到450万字,相当于23部长篇小说的量,一个普通读者不吃不喝不睡觉也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读完。国人热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等“记录”都强调以人数、次数、以异乎寻常的大来吸引世人的眼球,“超男、快女”等都以走终南捷径赢得世俗眼球。贪大求快、成名心切的浮躁情绪与从事诗歌创作60多年的80岁老人相比,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只发表了163首诗,以年来平均只写两到三首,他却凭着这163首诗获得了许多作家梦寐以求的桂冠。 三、慢生活与快节奏。慢生活的概念源于1986年欧洲社会,这个说法一经提出,迅速风靡全世界。不是吗?现代生活中,每个人看起来好像都在马不停蹄地奔波,时时刻刻一副很努力、很拼命的样子。人们不断地追求着自己的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愿望,可结果呢,很多人都搞得身心疲惫,精神上也并不快乐,事业上也没有什么满足感。俗话说慢工出细活,特朗斯特罗姆以年平均两到三首的速度写诗,却以他仅有的163首获评诺奖,与快节奏、巨额数量的比拼中他毫无疑问地赢得了比赛。当我们在这个讲求速度的社会里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时,因为从不停下来看风景,所以错过了生活的种种美好;因为没有时间思考,所以忘记了最初的理想和生存的意义。约翰·列侬痛心地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做一个纯粹的人 13岁开始诗歌创作、23岁出版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就在瑞典诗坛引起轰动,成为五十年代瑞典诗坛的一件大事。可是,这位从事诗歌创作60多年的80岁老人,一生却只发表了163首诗,而他却凭着这163首诗获得了许多作家梦寐以求的桂冠。他便是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一个纯粹的诗人。 60多年的创作生涯、163首诗作,与国人常说的著作等身来说显得多么的“寒碜”;平均一年写诗两到三首,四到五年出一本诗集,每本诗集一般不超过二十首,与现下许多文人日产几千字、上万字的码字速度相比,与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