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分子信标的原理、应用及其研究进展①.PDF

分子信标的原理、应用及其研究进展①.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子信标的原理、应用及其研究进展①

第 21 卷, 第 3 期 光 谱 实 验 室 V o l. 2 1 , N o . 3 2 0 0 4 年 5 月 Ch inese J ou rna l of S p ectroscopy L abora tory M ay , 2 0 0 4 分子信标的原理、应用及其研究进展① ② a 周海清 沈鹤柏  陈新斌 巢强国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市桂林路 100 号 200234) a (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上海市 200233) 摘  要   分子信标是一种设计巧妙的新型荧光标记核酸探针。特殊的发夹结构使分子信标具有很强的特异性 识别靶标序列的能力, 目前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中一种强有力的研究工具。本文介绍了分子信 ( ) 标的原理及其在 PCR 、核酸序列的分析、活细胞内核酸的动态检测、蛋白质 酶 与核酸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关 键 词 分子信标, 荧光核酸探针,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分析。 ( ) 中图分类号: O 657. 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4 1 引言 1996 年 T yagi 和 K ram er 首次建立了分子信标探针, 最初目的是能在液相中定量测定靶标的 [ 1 ] 量 。分子信标技术以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对核酸进行实时定量测定、甚至可以用 于活体分析等特点不仅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且在疾病基因检测与诊断等生物医学 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也将充当重要的角色。近来, 人们通过改变经典分子信标的结构, 设计出许多新 型的分子信标, 如用 链做环、用 双链做茎的 嵌合型分子信标, 用 ssDNA RNA DNA RNA DNA PNA 链代替 ssDNA 形成的 PNA 分子信标等。新型分子信标的出现为分子信标的进一步应用拓 宽了领域。 2 分子信标的原理 分子信标是一种设计巧妙的荧光探针。在长度为 15—30 寡核苷酸探针的两端分别加上 m er 5—8 序列互补的茎杆区。在自由状态时由于茎杆区互补序列的结合使探针分子形成发夹状结 m er 构, 所以又被称为发夹探针。探针的 5 ′端及 3 ′端分别联用荧光素分子及猝灭剂分子。图 1 为经典 的分子信标结构, 其中 1氨基萘8羧酸(EDAN S) 为荧光素, 二甲氨基偶氮苯甲酰(DABSYL ) 为猝 ( ) 灭剂。自由状态时, 发夹结构的两个末端靠近, 使荧光分子与猝灭分子靠近 约为 7—10nm 。此时 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使荧光分子发出的荧光被猝灭分子吸收并以热的形式散发, 荧光几乎完全 被猝灭, 荧光本底极低。图 2 为分子信标的工作原理, 当分子信标与序列完全互补的靶标分子结合 形成双链杂交体时, 信标茎杆互补区被拉开, 荧光分子和猝灭分子距离增大。根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