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预后 甲型H1N1流感属于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后的控制措施 病例隔离治疗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而存在感染可能的人群。 * 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后的控制措施 对病例发病前一天至隔离治疗前前往的场所进行消毒 开展健康教育 学校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病例需要停课、停工。 * 预防性措施 特异性预防性措施:疫苗接种 非特异性预防性措施:集体单位预防性措施、个人预防性措施、大型活动预防性措施 * 集体单位预防性措施(一) 一测、一报、两检制度 一测:体温检测 一报:传染病报告 两检:晨午检制度 对于出现流感样症状的人员,要求立即离岗,不能带病上学上班 对于不能明确排除甲型H1N1流感的病例在家至少休息7天。 * 集体单位预防性措施(二) 对于聚集性发热病例,应及时报告负责人、地段保健科和属地疾控中心。 做好日常性的消毒和开窗通风。 尽量减少在室内开展大型活动 开展日常性的健康教育 * 个人预防性措施(一) 尽量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不得不接触时应配戴口罩; 当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时、避免接触自己的眼睛、口和鼻; 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以及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后; 在家庭或集体单位内勤通风,保持环境清洁; 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捂住嘴和鼻子,并将纸巾扔进垃圾桶; * 个人预防性措施(二) 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停课或离开工作岗位,避免接触他人,尤其是家人,做到相对隔离,在家中应自觉配戴口罩和分餐,做好日常消毒;减少不必要的就医,在症状较重情况下,应前往医院时,应在配戴口罩的情况下前往。 应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 平衡膳食、加强锻炼 。 * 手清洗和手消毒 * 大型活动预防性措施(一) 活动举办方应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准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配备体温计、测温仪等设施设备并保证其正常使用。 派专人负责收集所有参加人员的详细信息和健康信息。 对所有参加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积极落实个人预防性措施。 * 大型活动预防性措施(二) 所有参加人员在活动前7天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时,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并避免参加活动。 尽量在室外举办活动,室内活动期间注意开窗通风,包括在宿舍内。 可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开展日常性消毒。 用餐地点应注意开窗通风,吃饭时分批安排,避免大量人员共同用餐。 尽量避免不同单位之间人员的相互接触。 * 大型活动预防性措施(三) 活动期间应派专人做好参加人员的健康监测,做好登记,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活动,根据情况考虑居家休息治疗或前往医院治疗。 若出现多名关联性发热病例,应及时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若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则按照我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要求采取措施。 * * * 学校多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 认识上的误区 什么是传染病 什么是法定报告传染病 非法定报告传染病法的管理 * 什么是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是有益的,只有少数对人或动、植物有害,并可引发人类疾病的微生物才被称为病原微生物。 种类: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阮粒等 * 什么叫传染 传染也称为传染过程,是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这种过程有两种结果: 相互适应,形成共生 相互斗争,形成感染 * 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 病原清除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 潜伏感染 * 传播条件与控制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从传染源传给易感者的途经,有直接、间接等多种。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这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 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两因素 传染原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 * 学校为何易发生传染病? 人群集中的特殊场所:腮腺炎、麻疹、流感 ,学生患者同班学生受感染 中小学生个体免疫力差,保护意识薄弱,易受感染 。普通感冒也会传染。 *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 背景 2009年3月中旬起,墨西哥和美国相继发生了由一种新的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开始命名为“人感染猪流感”,后续更改为“甲型H1N1流感” 随后,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 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到最高级6级 * 全球疫情现况 截至2009年10月1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