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使用量大致上是与车重成比例增加.docVIP

铝的使用量大致上是与车重成比例增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铝的使用量大致上是与车重成比例增加

高強度鋁合金發展趨勢與課題金屬中心產業研究組 劉文海一前言 鋁產業是在1886年由同樣是22歲的年輕人C.M.Hall(美)和P.Heroult(法)各自發明了鋁的熔融鹽電解法,分別奠定了美國和歐洲的工業精煉基礎之後開始的,如今這種比重2.7大約是鋼材1/3的輕量鋁及鋁合金,已經應用於可攜式用品上。而且,鋁材料也是那個時候剛誕生的飛行船所矚目的新素材,於1897年使用在其骨架和外板上,而在奧地利試作出了所謂的硬式飛行船。另一方面,萊特兄弟在1903年首度飛行成功的萊特飛行者號(Wright flyer),雖然其汽油引擎有一部份已經使用Al-8%Cu合金鑄件,但是骨架仍舊是木製的。由於航空機的發展,對於具有高比強度(強度/比重)或比剛性(剛性/比重)的材料有強大的需求,因而為了因應這股需求,在世界大戰前後的大約50年期間,從抗拉強度100MPa左右的純鋁,到超過400MPa的各種高強度鋁合金乃應運而生。如今,航空機產業自不用說,高強度鋁合金也已經廣泛使用於火箭和高速車輛、汽車或是製造設備零組件等用途。二高強度鋁合金發展歷程 高強度鋁合金的開發是從被發現有時效硬化現象的杜拉鋁(duralumin)的發明開始的。杜拉鋁原本是商品名,但從開發出來的那時候起,就被用作為硬鋁的代名詞了。所以在之後的開發上,超越杜拉鋁乃成為一項指標,於是超杜拉鋁和超超杜拉鋁陸續被開發出來。另外,為了探究所開發的這些高強度鋁合金在強度上的祕密,經過許多的研究結果,鋁這個領域的金屬組織學也獲得了重大的進展。 1杜拉鋁 Wilm在萊特兄弟首次飛行成功的那一年,於德國的理化學中央研究所進行步槍彈殼用的高強度鋁合金的開發。當時的鑄造合金是低組成的Al-4%Cu合金,像鋼材那樣實施淬火處理後,抗拉強度可以達到一般鑄件所達不到的224MPa,因而申請了專利(德國170085號)。這種合金可能也有時效硬化現象在靜悄悄地進行著而未被Wilm察覺到。至於我們所知道的世界性大發現的時效硬化現象則要等到1906年9月的某一個禮拜才出現,亦即添加微量Mg的Al-Cu系合金在實施同樣的淬火處理之下,呈現明顯的室溫時效硬化現象,因而在1909年申請了杜拉鋁的專利(德國244554號)。圖1是Wilm論文中的杜拉鋁之時效硬化行為,顯示在高溫熱處理和淬火之後只要在室溫下放置著,硬度就會上升。即使就在淬火之後,與鑄件相比其強度大概就已經上升了,而只要放著過個週末(至少2天),硬度就會顯著增加,這對抱持著鋼材變態思維的Wilm來說無疑是個驚奇。 圖1 杜拉鋁之室溫時效硬化行為 資料來源:Furukawa-Sky Review,No.6 2010 這一項專利的必需要件有Mg添加、加工以及420℃以上的加熱與淬火及室溫放置,而其標準組成的Al-4%Cu-0.5%Mg合金於時效後的抗拉強度是363MPa。後來以這項發明為基礎,由其關係企業Durener Metallwerke(DM)公司進行商品化,並以其公司名稱與Aluminum(鋁)所合成的“duralumin”作為商品名。杜拉鋁的代表性組成雖然是Al-4%Cu-0.5%Mg-0.5%Mn,不過表1所示的強度比較高的DM公司的產品在當時也都是以杜拉鋁來介紹。杜拉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通過德國海軍齊柏林飛行船的骨架組裝材認證,然後DM公司的杜拉鋁生產量由1913年的37噸增加到1916年的720噸,確立了杜拉鋁的量產材規模。 表1 DM公司的杜拉鋁產品的規格 資料來源:Furukawa-Sky Review,No.6 2010 使用杜拉鋁的戰鬥機(J-4)與商用機(F13)分別於1917年與1919年由德國的H. Junkers 製造出來,而在1920年,隨著飛行機的高速化,又開發出了使用鍛造用鋁合金的螺旋槳來取代木製品。由此可知,代表高強度鋁合金的杜拉鋁,在啟動其開發的飛行機機體用材料上越來越受到重視,其需求也隨之增加。 2超杜拉鋁 就在輕金屬飛行機的性能提升競爭過程中,開啟了超越杜拉鋁強度的高強度鋁合金的開發。當時,表2所示的具有凌駕杜拉鋁之優異強度的各國合金都稱為超杜拉鋁(super duralumin)。首先,在1925年美國的Archer和Jeffries發現增加杜拉鋁的Si含量的合金,透過高溫時效可以獲得高強度,於是發明了所謂的含矽超杜拉鋁。另一方面,在1930年左右,Alcoa公司發現即使未添加Si,但若將Mg添加量增加到1.5%,則只要室溫時效也可以得到優異的強度,此合金取名為24S。而DM公司也開發出增加Mg添加量的DM31合金,不過就和含矽超杜拉鋁一樣也是增加Si添加量的合金。 表2 超杜拉鋁合金之成分 資料來源:Furukawa-Sky Review,No.6 2010 1942年,日本田邊等人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