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的司法、传媒与政争——对1917年一桩高官案件的考析.pdfVIP

民初的司法、传媒与政争——对1917年一桩高官案件的考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初的司法、传媒与政争——对1917年一桩高官案件的考析.pdf

民初的司法、传媒与政争 ——对1917年一桩高官案件的考析 李在全’ 一、引言 法史学界在探讨中国近代法制时,一般认为,中国法制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并侧重从制度层面进行梳理和研究。在当下的学术语境中,这一学术理路和实践大体不 错,也实属必要。不过,这种研究取向对中国近代法制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和运行、话语表 述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法治心理等问题的研究,稍显乏力oC1]正是本此问题意识,本文试 图通过考察1917年一桩高官案件,来探讨司法案件与社会(传媒)的互动和案件背后所 关涉的政争,进而探讨当时法治建构的社会心理。 本文叙述的高官案件,主要依据的材料是北京市档案馆收藏的19卷档案,(2)该档案 并不齐备,但辅以报刊、日记、回忆录等,足以重建该案的基本史实o(3】该案为高官案件, 从案发到审理,再到结案,传媒始终“积极”介入其中。从历史研究角度观之,研究的路径 有多种,但从可操作性方面考虑,本文选择的是当时影响甚大的《大公报》(天津)、《申 报》(上海)、《公言报》(北京)三份报纸,由此来检视传媒与司法、政争之间的关联。 此案的中心人物是陈锦涛(1871一1939),字澜生,广东南海人,幼年就读于香港皇仁 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旋任天津北洋大学堂教习。1901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 大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参加1906年10月清廷诏试,赐法政进士o[4)历任广东视学, 度支部预算司长,统计局局长,币制改良委员会会长,大清银行副监督(即本文叙说的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人员。 (1】近年来,法史学界对这种研究取向,也多有反思,例如.美国学者孔飞力著的《叫魂》,对传统社会(清代)司法剐 开生面的研究,就引起包括法史学界学者的广泛赞誉,可参阅徐忠明:“皇权与清代司法运作的个案研究——翎. 飞力《叫魂》读后”,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l期。 【2]案卷号为J65—4一139l——1393,和J65-4一1722——1737。 [3】对民国时期高官案件的研究,已有若干个案,如经先静:“内阁、国会与实力派军阀——20世纪20年代罗文干案 始末”,载《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 (4】据颜惠庆回忆,陈名列第一,见《颜惠庆自传,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2页。 ·87· 《比较法研究》 2008年第3期 发时期之一),度支部副大臣等职。1912年1月,陈氏出任南京临时政府财政总长,1916 年6月,任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同时兼理外交总长,1917年4月因受贿案入狱(即本 文叙说的案发时期之二),次年被赦免。1920年5月任广东护法政府财政部部长。1925 年12月任财政部总长。1930年任清华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兼财政部币制研究委 员会主席。1932年1月应聘为国难会议议员。1935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币制委员会主 席。1938年3月出任伪政府财政部长,兼兴华银行总裁,1939年6月病逝于上海o【5] 1916年6月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陈锦涛任财政总长(是陈氏第二次出任财长)。 1917年4月19日,因涉嫌受贿,陈锦涛被捕。陈锦涛案件(简称陈案)包括两部分:一是 贿赂案,大致情况是商人组建的保利银公司与财政部合作,在此过程中传出陈氏收受商人 的贿赂,结果陈氏和商人分别以受贿罪和行贿罪被司法部门审讯,材料中称之为“贿案”; 二是在陈氏等人被审讯的过程中,又被查出他担任大清银行监督时非法批准并参与大清 银行清理委员会的分红,[6]材料中称之为“诈财案”。本案经京师地方审判厅、京师高等 审判厅和大理院三审。 陈案中主要人物和相关情况:[7) 人名 基本情况 代理人(律师) 牵涉案件 陈锦涛 前财政总长 孙润字颜泽祺 贿案、诈财案 殷汝骊 前财政次长(未到案) 无 贿案 吴乃琛 浙江崇德人,36岁,前财政部泉币司司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