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和其资源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研究》.doc

《利用网络和其资源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内容提要: 《利用的研究,系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该课题于年月开题,20年月结题该课题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为基础,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突破,以提高为目的,以科学实用的研究方法为手段,以自然分班为实验对象,经一批青年教师艰苦而务实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校德育环境建设,由校长任,组员1人,覆盖语文、数学、信息技术、音乐学科的骨干教师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途径启发的道德思维,自主建构正确的道德理念,传统的灌输、强制、片面的道德教育方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2月提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及到了新时期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由于时代的进步,Internet网络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和生活,教育的发展呈现信息化与网络化,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网络资源必将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的突破口。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2、网络环境下普遍小学生道德行为现状要求。 德育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德育问题说到底就是习惯问题。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我们的教育重分数,成绩,往往忽视了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成绩不错,但这引起我思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2003年6月底的统计,我国青少年互联网用户已达6800万,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用户占73.4%,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地考验。与其拒绝网络,不如取其精华,为我所用,选择性利用,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我所用,借助网络上图、文、声、像于一体,全方位拓展了,有的来自城市的高知家庭,也有的来自文化层次很低的工人、农民家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差异。率先大步迈进了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在把丰富的知识、信息奉献给他们的同时,也把“垃圾”和“黄毒”塞给他们,造成了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道德失范。 在强烈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面对新事物——上网,他们趋之若骛网络形式的开放性、信息的丰富性、内容的及时性与解渴性,在给他们提供各种知识的同时,很好满足了好奇心。由于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学习上,家庭、社会和学校给他们提供的环境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心理的不平衡与不成熟,社会化的程度不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在人际交往中会产生各种障碍,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正常的情感、尊重的需要,网络的个体交互性、环境的虚拟性他们获得满足,把网络视为自己心理归宿的空间。 既然网络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并融入我们的生活,视若洪水猛兽,回避的 总之,网络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德育环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的能动性,实现其由自我认识体验上升到自我控制。1、课题体现了“与时俱进”思想。 目前,全社会都十分关注对信息时代的教育进行探索。在这种新教育的理论中,德育教育尤为重要,而利用网络对孩子进行道德培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网络环境下的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的特点和途径,探索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构建起网络时代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理论体系,可以丰富德育学的理论基础,拓展德育的方法论。 2、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发展。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生活日渐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网络时代的生活必然应该有网络时代的教育。网络成为德育工作的新环境。 3、杜威的理论: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还说:“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活动和思想统一中跟别人发展适当的关系而得到的。” 如果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跨时空、资源丰富等优势,为学生提供绿色上网通道,让他们自主参与到资料收集、道德评价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交往的机会,就可以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避免教师“唇焦口燥呼不应”的尴尬局面。 4、主体德育观: 主体德育观认为:德育要取得实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了德育全过程。没有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