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乘瑜历史学家的技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迷路花间的蚂蚁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书笔记 1944年6月16日,里昂市郊德军集中营,盖世太保一声枪响,历史学界立起一座断碑(?比喻不太准确)。被杀害的马克布洛赫,是年鉴学派的创始者与一代宗师,两次世界大战的参战者和反法西斯战士,求学于德国又被德国人杀害。 武士弄墨,尚可附庸风雅,学者扛枪,只能归咎命运的残酷。布洛赫的双重身份——反法西斯战士治史者,不知道哪一个是哪一个的载体,几乎预示了他在行军途中写下的不足十万字的小册子——被誉为“年鉴学派宣言书”的《历史学家的技艺》,他未能杀青的一生的史学思想的总结,会是怎样一部愤世(?)之作。“国难当头,感时伤世,草此小书,聊抒忧愤”。布洛赫在献词中说,我记得同一时期,钱钟书在写《谈艺录》一书时说:“虽赏析之作,实忧患之书也”。 我一直以为,史学家们的世界观、历史观,是一套非比常人的价值尺度,在这个尺度上,最小的测量单位,都超出了人类,春秋不变,水旱不知,不谈国事,不言疾苦。恰如佛视人、人视蚁一般,把人世看成一个平面、把芸芸众生看作是平面上的的踽踽蚂蚁。布洛赫所在的年鉴学派尤其如此,他自己也说,历史学家与法官最大的区别,只在于不做判决,其铁面无私是相同的。 如果我只读了布洛赫的生平简介,我会一直这样“以为”下去。可是,《历史学家的技艺》又一点点推翻我。在布洛赫给吕西安的献词中,他充满希望地说“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精诚合作,为建立更为宏大更为人性的历史学而战斗。在我撰写这部书时,我们共同的任务正受到许多威胁。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是不公正的命运的暂时的败北者。” 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这不是我们的责任”,他明明可以亡命英美、独善其身地做个历史学家却不干?一个历史学家应该屈服于命运吗?布洛赫所谓的人性的历史学是什么? 历史的功用辨——悲壮的诗意的矛盾 “花间迷路的蚂蚁,明明知道周遭的一切毫无意义,可是就是不能漠视,无法忘却。” ——格非《人面桃花》 “历史有什么用?”布洛赫曾被他的小儿子问道,仿佛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写了这本书。“这个问题已远远的超越了职业道德之类的枝节问题,事实上我们整个西方文明都与之有关。” “一种根深蒂固的秉性使人们几乎本能的要求历史知道我们的行动,一旦历史在这方面显得无能为力之时,我们就会感到愤慨”…… 布洛赫是极其反对历史的功用论的,“即使历史学不具备任何促使行动的功能,他也有充分的理由跻身于值得我们为之努力的科学之列”,“即使一门学科不具备欧几里德式的论证或亘古不易的定律,也无损于其科学的尊严”。 他认为,“史学的不确定性正是史学存在的理由……史学的完美性与完美无瑕的成功,同样是富有魅力的……一个好农民在播种耕耘中时的喜悦并不亚于收获时的快乐”。 所以正如常人所知,年鉴学派强调的是总体史学(或者称“通史”),他们反对精英历史,认为只有借助于长时段历史观,才能够更深刻地把握和理解人类生活的全貌。只有在时间的流动中,一切事件才变得清晰可辨。 用了八年时间才征服高卢,只有将其放入欧洲社会大变迁的背景下,才能确定它在编年史中的地位;万户首倡“飞天”之举,只有将他的冒险放在人类航天史的大背景中,才能发现它的伟大之处。否则,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一场历史上比比皆是的血腥征服和一个自取灭亡的疯子而已。 所以布洛赫不仅仅强调总体,更强调人类。他将史学家喻为神话中捕捉人类踪迹的巨人,“历史学所要掌握的正是人类,做不到这一点,充其量只是博学的把戏而已。人,才是他追寻的目标”。 而他建议。一个叫皮雷纳的法国历史学家,很被布洛赫欣赏,只是因为他在旅游时要求参观新成立的市政大楼,并且说“如果我是古董迷,我就只去看古墓,可是我是个历史学家,因此我更热爱生活。”历史不是一小群古董迷带着恐怖的笑容解开死神的裹尸布,一个真正的史学家最重要的素质,具有渴望理解生活的欲望。 所以布洛赫也尤其反对“起源”学说,这种对“起源”的偏爱,戏称之为史学家部落的偶像崇拜,历史学应该研究的并非耶稣是否被处死而后又复活了,而是从古至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相信“受难”和“复活”。 乾嘉学派的工作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细致入微的答案,却只能充当真正的史学研究的案引和参考。 写到这里,我忽然感到一束目光从脑门子后面强烈的射来,是布洛赫的嘲讽的目光,还带着指责,我要这么认真的考证布洛赫和他的年鉴学派的历史功用论是为什么呢?我这不是判断癖吗?套用孔乙己的话(?),追求有实践意义的东西,算不上功利,关乎人类发展的东西,能算得上功利吗?(此话意义不明。按照你前面的逻辑,似乎应该问:追求有实践意义的东西,算得上功利,关乎人类发展的东西,就不算功利吗?) 或许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他只是很厌烦外行人对历史学不懂装懂颐指气使的聒噪?他只是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