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营建影响
中国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营建影响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古典园林的营建始终与中国的宗教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将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出发点,分析它们对古典园林审美意识和造园手法上的影响。
关键词:宗教;文化;古典园林
中国幅员辽阔,江山多娇。大地山川的钟灵毓秀,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孕育出中国古典园林这样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它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它所营造的景观艺术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宗教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既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表达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中国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景观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归纳起来,可概括成儒、道、释三大源头。
1、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思想以“仁”为基础,以“礼乐”为熏陶,注重人格的锤炼和品性的培养。以“礼”代表约束人的行为规范,以“乐”表示关怀人的内在情感。礼乐相辅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伦理观。儒家的礼制思想在园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清时期建筑装饰用色按等级来定,黄色最为显贵,为皇室所独有,而黑、灰、白则为居民的专用色。此外,在皇家园林中,为体现森严的礼制观念,大多数的皇家园林都有一条明显的主轴线,主轴线上有一个明显的中心,这个中心统帅着所有的景点,象征着皇权之上。
除了森严的礼制观念之外,儒家提倡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儒家思想在吸取借鉴道家思想的基础上,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就成为古典园林设计中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力求使建筑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合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儒家的人生态度不以物质享受为追求,更为重视事物的意义和内涵。以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象征人的精神力量,以此来隐喻人的思想情操,将人的精神升华到新的高度,重视物的内在意义,以此作为园林深层精神的表现形式。如人们将竹、松、梅、兰、菊以及各种形象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2、 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自然和自然中的重要因素―人及其关系非常重视,“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家崇尚自然并发展为以自然美味核心的美学思想,即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种原始的美学思想与“返璞归真”、“小国寡民”的憧憬相结合,铸就了士人们的宁静致远、淡泊自适、潇洒飘逸的心态特征。[1]道家认为道本无为而能自然生化万物,人与自然相比如此渺小,所以应顺其自然,不可任性而为,以免破坏万物之和谐。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主张万物复归其本色根源,造作的人类和社会必须复归其原始状态才能实现万物和谐的境界。这就是遵循自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的美学思考和景观设计一直受到“道法自然”的影响,目的是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表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有自然之美。[2]
“道法自然”思想在园林设计中显示其价值,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功能、宜人的比例、恰当的布局、独具匠心的构思等设计手法,在表现事物自然品质的同时,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这一思想在古典园林中的具体表现为:没有规则的行道树,没有修剪的草坪;树木花卉的种植依照大自然原始植被分布方式,三五成丛,自由散聚,水池或山石,野趣横生;建筑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正如明代造园大师计成在园冶中提出的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这即是中国园林的最高境界, 也是道家的师法自然在造园中的精妙体现。
3、 佛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北印度,大约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内地。中唐时期,禅宗美学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情感等作用, 提到极高的地位, 并把禅宗思想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创作中,追求创作构思的主观性,使得作品能达到情、景与哲理交融化合的境界,从而把完整的“意境”凸显出来。
佛教文化不仅促成了在造园风格上“意境”这一概念的形成,而且形成了一个园林类型―寺庙园林。寺庙园林的前导部分常常结合丛林、溪流、牌坊、小桥、放生池等, 起到铺垫、渲染宗教气氛, 激发、增强游人兴致, 逐步引入宗教天地和景观佳境的作用。主体建筑常常是以殿堂为中心的建筑群落组成。它通常多占据寺庙园林的主要部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J项目合同纠纷及其深层文化冲突.doc
- HTTP Tunnel在基于SIP协议即时通信系统中应用.doc
- IMAGIS(三维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在水电工程中应用.doc
- IT隔离电源系统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用.doc
- IP承载网网络融合及统一之我见.doc
- JIT库存控制在火力发电厂消耗品管理中应用.doc
- Lisp应用于坐标标注中若干问题解析.doc
- LNG汽车加气站工艺设计及设备配置.doc
- LISP语言在地下管线测量中应用.doc
- MAPGIS矢量化地形图精度可靠性分析.doc
- FAIR 数据共享指导原则详解 _ 【官网】探码科技.pdf
- 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与 AI Ready 数据准备白皮书预览版 _ Baklib.pdf
- 广东省惠阳市马安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广州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三模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汇英校2024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高州市九校联考2024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数学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2024届中考数学仿真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惠州光正实验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中学堂星晨校2024届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