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故法律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故法律分析

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故法律分析康菲石油泄露事故给我国海洋环境造成重大损害,目前国家海洋局和有关受损个人已经委托法律服务机构进行索赔。从目前来看,康菲公司的石油泄露行为可能涉及两宗赔偿案件。 首先,康菲公司的石油泄露事故给我国的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我国有关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但由于该法立法年代较早,所设定的处罚上限很低,仅有20万元,不能对其损害起到惩罚和震慑作用。对此,中国老百姓意见很大。其实,除违反我国强制性行政法规外,康菲公司的行为也构成了民事上的侵权行为,其漏油事故大面积污染我国海洋洋面,对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是一种典型的大规模环境侵权的行为。我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属领域内的海洋属于国家财产,因此康菲公司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其侵权受害者主体当然就是中国政府。从这个角度来说,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出面作为原告对康菲石油公司提起侵权之诉,其主体是完全适格的,这也正是国家海洋局招标委托有关法律中介机构提供法律服务,准备提起民事诉讼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政府作为民事主体参与诉讼的情形并不鲜见。在实践中,政府作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与私人主体发生纠纷产生诉讼的情况将越来越普遍。 例如,2009年曾引发举国关注的“圆明园文物的追索案”,由中国民间律师团在法国巴黎地方法院起诉追索文物,结果在法律上“折戟沉沙”,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律师团”的原告主体不适格,被巴黎法院当场驳回。因为这些文物从法理上讲,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财产,即使提起诉讼,其原告也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而不能是民间性机构和个人。虽然当时我国政府出于种种考虑,并未提起诉讼,但是作为原告的诉讼资格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从原告的主体资格角度来看,两起案件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康菲公司所造成的海洋污染,还可能给渤海周边的有关养殖户造成侵害。据媒体报道,在漏油事故发生后,河北昌黎、乐亭等地的扇贝养殖行业出现灭顶之灾,大量扇贝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有关人士怀疑这和康菲公司的漏油事故有直接关系。虽然目前还在调查取证方面,但一旦有相当证据证实,扇贝养殖户也将对康菲公司提起侵权之诉。这起赔偿案和前述海洋环境污染赔偿案有所不同,主要在于受害者主体不是国家,而是进行扇贝养殖的个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起潜在的侵权赔偿案件中,受害者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可能有1万多户。如果这1万多户均各自为战,向法院起诉的话,有关的庭审和取证不仅将使有关法院不堪重负,毫无疑问,即使全中国的海事法官均集中到有管辖权的天津海事法院处理该案,审结时日恐怕也是遥遥无期。所以,在民事诉讼法制度上有所谓集团诉讼的条文,即法院可以对案情相同,主体众多的案件并案进行处理,由所有的受害者组成原告集团和康菲公司集体博弈,这样处理好处很多,一方面可以凝聚原告力量,改变原告势单力孤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司法资源,加快纠纷的解决。问题在于,出于维稳需要,我国法院在受理民事案件时,现在一般避免集团诉讼,以免引起群体性事件。所以,恐怕恰当的办法可能还是在康菲公司和受害者之间进行调解,以消弭矛盾。 其实,无论是国家海洋局代表国家提起的海洋环境侵权之诉,还是扇贝养殖户提起的自身损害赔偿的诉讼,都属于民法上的侵权之诉。处理侵权案件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一个细节,即康菲石油公司属于外国法人,而非中国法人,所以这两起侵权关系就构成涉外侵权法律关系。在处理涉外侵权关系时,和处理纯粹国内侵权关系在作法上有所不同。涉外侵权关系的存在要求法院在适用法律时,不能径自适用国内的实体法,而要首先适用中国新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这部法律将中外法律置于同等地位,依靠冲突规范选择案件应当适用的准据法。该法条文明确规定,涉外侵权案件首先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而且当事人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与国籍的,应当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在本案中,受害者和我国政府不可能同意适用外国法,康菲公司也明确表示一旦发生诉讼,依中国法进行讨论。所以,法院在审理案件时的准据法就只能是中国法,更具体一些来说,就是中国的《侵权责任法》和《民法通则》。 但如果依据这两部法律进行索赔,康菲公司会发现他同一行为在美国赔偿的金额和在中国赔偿的金额相差巨大,这也正是他在诉讼未产生之前就声明适用中国法的原因。 究其缘由,美国法律有着极为严格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一旦石油公司产生漏油事故,几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的赔偿将不是天方夜谭,BP石油公司墨西哥湾的漏油赔偿就是前车之鉴。反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除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双倍赔偿略带惩罚性之外,其它均要求对实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然而,实际损失举证严格受限,海洋污染损害有时用经济利益难以衡量,中国法官厘定赔偿金额届时也将难免保守。这恐怕也,正体现康菲石油公司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