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不合理重复建设及其治理.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不合理重复建设及其治理 一、不合理重复建设的表现及特征 不合理重复建设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阶段内,某种产业、产品已经形成和即将形成的生产能力之和远远超出市场需求,而经济主体仍继续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行为。不合理重复建设是我国建国后始终存在的问题,也是难以医治的“痼疾”。政府虽然出台过许多措施,但一直不能消除,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从近期来看,我国不合理重复建设同样表现在诸多领域。其一,汽车工业领域不合理重复建设。目前全国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已达100多家,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17个省市生产轿车,23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此外全国还有近20家民营企业进军汽车整车生产。迄今为止全国汽车产能已达550万辆以上,轿车产能已达250万辆以上,已高于市场容量。据预测,2007年我国汽车需求量达700万辆。而据调查显示,按目前的发展趋势,2007年全国汽车产能将达1440万辆,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其二,冶金工业领域不合理重复建设。据统计,全球钢产量为10亿吨,需求量为8亿吨,产能过剩,利用率不足70%。而我国近年来钢铁工业投资迅速增加。2003年上半年,钢铁工业投资增长超过150%,新增投资主要集中在生产螺纹钢、线材等品种,引进国外新技术的不到1/5。炼钢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的114家增至现在的280多家,轧钢企业多达1.2万家。首钢在唐山新上了年产200万吨的项目,青钢、广钢、莱钢也正在计划新建产能约500万吨的项目。其三,高技术产业领域不合理重复建设。目前,全国已建有20多条集成电路生产线,但仍有10多个省市提出要上这类项目。据统计,在各地“十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中,集成电路产业的同构性达35%,纳米材料的同构性为48%,计算机网络为59%,软件产业为74%。在“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的“十五”发展规划中,排在前4位的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趋同率达70%。其四,基础设施产业领域不合理重复建设。几年前,“珠三角”地区便有5家机场,相互间的距离均在200公里之内,都靠近香港,结果每家机场的利用率都不高,其中珠海机场利用率不到10%,最后不得不被拍卖。现在汕头仍在积极申请建设机场。据了解,“十五”期间,我国出资1300亿元,用于建设中西部地区支线机场和干线机场。其中新建支线机场40多个,扩建干线机场20多个。几年前我们还在争论我国需要几个“硅谷”,而如今“硅谷”已遍地开花,至少有数十家。仅“长三角”地区就有多家,如上海正在建设“中国硅谷”、杭州提出打造“天堂硅谷”、苏州则营造长三角“硅谷”。 需要指出的是,现时我国不合理重复建设出现了值得注意的特征:一是不合理重复建设的主体由政府扩大到民间。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几乎是唯一投资主体,因而也必然是不合理重复建设的主体。改革开放后,企业(含民营企业)、个人逐步获得投资自主权,成为名义或实质上的投资主体。由于信息缺乏、体制局限等原因,很容易产生不合理重复建设。这样,不合理重复建设的主体也便从政府扩大到民间。二是不合理重复建设的范围由工业领域扩大到其他领域。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不合理重复建设的范围也在发生变化,由先前主要发生在轻纺工业领域,到后来随着能源、原材料供应的不足,相应延伸到重工业领域,继之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热点不断转移,不合理重复建设先后集中在家用电器工业、旅游业、商业、基础设施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等。三是不合理重复建设的地域由不同地区发展到同一地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的计划控制使不合理重复建设很少发生在同一地区。投资审批权下放以后,各地区地方政府基于政绩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开始从事能够增加GDP和财政收入的投资活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同一地区进行不合理重复建设。企业获得投资自主权后,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状况。 二、不合理重复建设产生的根源 (一)地方政府的内在扩张驱动。现行的对地方政府首长的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着缺陷,主要是以GDP、财政收入多少等为标准进行简单的量化和比较,这种方式诱导地方政府首长片面追求GDP和财政收入。而追求GDP和财政收入又简单地理解为上项目、办企业。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首长都抱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并且希望通过事业的成功体现自我价值。这又进一步强化了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追求。于是,地方政府一方面超越政府投资的职责范围,动用财政资金和强使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同时,人为制造市场割据,禁止外地产品流向本地,禁止本地资源流向外地,搞“小而全”、“大而全”;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资本在当地上项目。至于项目是否为不合理重复建设,一些地方政府则不予考虑。比如电解铝工业是近年来不合理重复建设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中央政府有关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