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东中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模式差异探析
我国东中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模式差异探析摘要:城市物流作为促进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城市在地理位置、发达程度、经济基础、产业发展、物流业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模式。总结基于不同城市定位和运营战略下的城市物流系统发展模式。可为我国其他地区城市物流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7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8)04―0017―03
我国地域辽阔,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减少了商品流通的相对规模,给东中部地区物流业的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城市具有物流的强大聚集能力和需求,分布着最多、最重要的公路和铁路网络,具有较成熟的仓储运输体系,承担着城市主要的出入境货物流量。城市物流模式的合理有效的选择不仅是一个城市物流发展的战略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力得以提高的战略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城市物流业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城市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我国东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模式
(一)产业集群的物流发展模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即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这种辐射功能包含着巨大的物流辐射和集散功能,以激活和融通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四大物流圈的形成使东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区域引力场”的现象。
(二)区域交易市场物流服务模式
东部地区许多城市形成较大的交易市场,其交易品种多样化,批量小,批次多,商品的特性导致了需求的不确定性,因而主要强调仓储和配送功能,建立虚拟的电子化交易平台,注重物流系统的柔性。以浙江义乌为例,义乌并非小商品的主要生产地或消费地,由于历史原因和其所处的位置,形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各类小商品集中和疏散的重要场所。在现代物流的支持下,义乌强化了城市集聚功能,重点发展商品流通业,配套发展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饮食旅馆、仓储、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使该区域成为大吞吐、远辐射、特色鲜明的“商业城”。
二、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模式
(一)以发展物流园区和物流枢纽的规划与建设为主
中部物流产业总体上还处于从传统的、初级的物流向现代物流阶段过渡的时期。行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不高,企业规模不大,高端客户的数量也比较少。
中部地区的支柱产业主要是汽车、钢铁、轻纺、水电和商贸业,构成了物流需求的主体。五大支柱产业的总产值占该地区GDP的比重由1999年的57%增加到2005年的66%,增长9个百分点,带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崛起的中部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加工制造业的新型基地,吸引了各方关注。2005年以后,中部地区更重视运输枢纽和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努力提升物流组织与辐射能力,物流服务系统正在构建承东启西的基础桥梁。
(二)中部地区一些地处交通要道和交通枢纽的中心城市初步具备了建设物流基地的基本条件
要加速中部区域物流产业一体化发展,促进优势互补与相互协作,推进中部区域内城市物流网络和通道体系的发展。在整个中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以货物流量、流向及其合理组织等因素为导向,统筹制定中部地区物流体系发展的规划,将物流作为内在的经济要素统一纳入到交通等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之中。多渠道融资,不断加快物流设施与装备的现代化步伐。
三、东中部地区城市物流发展模式主要差异
(一)城市定位差异
1 东部地区以交通枢纽型城市及综合型城市定位为主
交通枢纽型城市具有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一般是区域或国家的经济中心城市,具有较高的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具有良好的物流产业发展环境,具备通过发挥交通运输组织功能带动物流发展的条件,这种类型的城市如上海、深圳、宁波等城市。交通枢纽型城市的物流园区,拥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如港口、重要的铁路和公路枢纽,主要提供货物中转服务。
中国经济发展的20年,大力开展沿海物流设施建设,海运业得到了超前发展,沿海港口、远洋运输、沿海运输能力提高了10-20倍。2006年中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国占据7位。东部地区物流业的超前发展,为东部地区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使东部地区能够比其他地区更优先获得了国际资本、国际技术和国际市场,为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材市场如何杜绝伪劣商品.doc
- 建构主义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应用.doc
- 建商圈 关民生争做服务群众生力军.doc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doc
-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思考.doc
- 建立人力资本城乡双向有效流动.doc
- 建立以工伤预防为前提工伤保险制度.doc
- 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doc
- 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模式.doc
- 建立三峡库区循环型社会发展思路.doc
- 2025-2030年低压户内无涌流无功补偿装置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挤压研磨机床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炒松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生津剂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液化气钢瓶气密性测试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练功服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2025至2030年质量管理系统软件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2025至2030年色谱磷酸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2025至2030年重机/银箭零配件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2025至2030年玻璃管X射线探伤机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