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葫芦耐低温遗传探究进展西葫芦是葫芦科南瓜属中的一个栽培种,其叶片少有白斑,果柄五棱形。它原产于北美洲南部,因此也称之为美洲南瓜,在欧美国家普遍种植,19世纪传入我国。其味道清香嫩脆,与黄瓜相比,西葫芦炒食不变味,并且农药残留量比黄瓜低得多,现已成为城乡人民喜食的以食用嫩瓜为主的瓜类蔬菜。西葫芦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经常食用西葫芦对老年人心血管病、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
另外西葫芦植株矮生,适合于保护地栽培,其种植面积日益增大,已成为北方地区主要的保护地栽培蔬菜,据统计面积在瓜类蔬菜中仅次于黄瓜。但是目前主栽品种仍然是一些老品种,适于保护地栽培的耐低温性强的品种很少,这部分市场均被国外的品种占领,如法国的纤手、冬玉等,这类种子价格非常昂贵,因此培育本国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西葫芦品种显得很重要。为此笔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希望为西葫芦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1西葫芦适宜的生长温度
西葫芦有喜温和、偏凉爽、忌高温、耐寒性较强的特点。其生育适温为10~25 ℃,晴天上午保持在22~25 ℃,不超过28 ℃,下午保持在22~18 ℃,前半夜18~15 ℃,后半夜15~10 ℃,不低于6~5 ℃[2-3]。曹宗波报道[4],西葫芦在温棚温度管理中,要严防白天温度过高,如果长期处于30~32 ℃以上的环境中,植株生长缓慢,而且极易诱发病毒病。综合来看,西葫芦耐寒能力强于其他喜温果菜,如黄瓜,更适合于在保温性能不高的棚室栽培,但温度也不宜过低,白天15 ℃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化瓜明显增多,而且易发生果实软腐病。
2低温逆境对西葫芦造成的伤害
西葫芦有一定的耐低温能力,但也很有限,在保护地栽培中,遇到长时间的低温,可以使西葫芦生长缓慢,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均降低[5],叶缘黄化,出现化瓜等,并诱发病害。
杨小春报道[6],以西葫芦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其在低温弱光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使叶光系统PSⅡ活性中心受损,说明低温弱光胁迫使光合电子传递过程受抑制,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下降。
3西葫芦耐低温性鉴定
西葫芦在保护地中的栽培面积很大,但有关的耐低温性鉴定的研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所以这方面的报道很少,樊治成等[7]测定了22 ℃和5 ℃下8个西葫芦品系苗期电解质渗漏率、气孔阻力、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可变荧光(Fv)和最大荧光(Fm)比值。结果表明,与20 ℃处理相比,5 ℃处理下西葫芦幼苗电解质渗漏率和气孔阻力增大,光合速率和Fv/Fm下降。低温胁迫后,电解质渗漏率的相对增加量与冷害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合速率及其恢复能力和Fv/Fm及其恢复水平与冷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作为鉴定西葫芦品系耐冷性指标。
徐跃进等[8]研究了9个不同品种的西葫芦对低温的反应。结果表明,以5 ℃条件下幼苗叶片的电导百分率、可溶性糖的含量、脯氨酸的含量作为耐冷性鉴定指标,品种之间差异明显。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这两个指标间呈极显著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电导百分率之间呈显著相关;但电导百分率与脯氨酸两个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是很显著。以上3个指标可以作为西葫芦耐冷性的鉴定。
从上述的结论可以看出西葫芦耐低温性采用的生理指标与黄瓜、茄子、番茄等蔬菜的指标非常类似,因此在以后的鉴定中还可以采用在这些蔬菜上应用成熟的其他指标,如株高、茎粗、干物质重、叶面积、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等,相信能提高准确性。
4西葫芦耐低温性的遗传
关于西葫芦耐低温性的遗传研究未见报道,王亚力等[9]研究了西葫芦的一些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表明,单株西葫芦产量与结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833;与前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8263;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通过分析表明,单瓜质量和结瓜数两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这两个性状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0.993,可以作为西葫芦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李建友等[10]研究了西葫芦3个杂交组合5个果实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在3个组合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3个组合中大多数果长、果径、果形指数和果肉厚的显性效应值为正值,超过或者接近加性效应值。瓜柄长的显性效应值为负值。果长、果径及果形指数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较大。瓜柄长和果肉厚性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较小。
5耐低温性西葫芦品种的选育
西葫芦传入我国以后,经过多年的种植,形成了许多适合于我国气候的材料。据报道,我国入库保存的西葫芦种质资源有389份[11],主要分布在华北,还有一部分在西北,其他地方少有分布。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建国以后育成了一大批优质的西葫芦品种,其中代表性品种有山西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在70年代育成的“早青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