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伟平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石伟平报告

(4)示范校建设有“时间逻辑”吗? ---什么时候“中期检查”? ---目前的中期检查时间合适吗? (5)示范校建设应该有什么样的系列成果? ---是示范“成果”还是示范“范式”? ---“成果”与“范式”是什么关系? (6)示范校建设的“战略重点”在哪? ---注重“横向”成果还是“纵向”成果? ---“纵向”与“横向”是什么关系? (7) 示范校最后的“落脚点”在哪? ---是“本校的发展”还是“普遍的示范”? ---自己发展得不怎么样,还向别人示范什么? ---出成果、出范式、出人才? 3. 中职示范校建设中需处理好的关系 设计与建设 传统与创新 规范与特色 硬件与软件 内力与外脑 开发与实施 联系方式: wpshi@ses.ecnu.edu.cn 1592 100 1669 5. 学生文化基础更差与职校文化课 功能的重新定位 观点一:为学生更好的生涯发展,必须加强文化基础 观点二:为学生将来多次就业,必须加强文化基础 我的观点:强调某一阶段职业教育的有限目标与主要目标 ——科学的发展观:首先是为学生的第一次就业作准备,其次才去兼顾学生多次就业的需求 ——终身教育体系可以关照他们未来的学习需求 我的观点:应强化职校文化课的服务功能 ——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 ——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涯发展 目前文化课要解决的难点: 如何使学生 --“学有兴趣” --“学有乐趣” --“学有成效” 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6. 加强“实践性教学”与基础能力 建设相对滞后 专业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 专业实训设备设施不齐不全 专业实训工位数台套数不够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顺序倒置 学校学习与岗位学习的脱离 我们职业院校开设的许多专业,“既没有会开车的教练,也没有车子让学生练”,在这样的“驾校”里,学生能学会“驾车”吗? 刚刚学会开车的“双师型教师”成不了好的“教练”;“双师结构”才是解决之道! 7. 实训配套问题 在加强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虽然各职业院校建成了一批相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中心或实训室,但是这些实训场所的建设并没有很好“关照” “项目课程”的教学需求,与之相配套,所以到使用时“很不顺手”。 校内实训场所应该服务于学校教学,服务于校外培训,服务于社会考证。如果在建设过程中不及时调整,将来势必造成重大的资源浪费。 教学环境也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 8. “双证融通”与“证出多门” 职业院校的专业标准如何劳动部门的能力标准对接?与哪个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证出多门”如何“融通”? ——“证出多门”如何“职前、职后一体”? 应该建立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这之前可以与劳动力市场或者当地核心企业最认可的权威证书接轨 开发“双证”课程与教材 建立职业资格证书效用 建立与技能等级挂钩的企业“用工制度”与企业“薪酬制度” 9. 教师的课改准备问题 (1)教师的首要任务转变观念: 人才观——职校生也有“才”,也能“成才” 学生观——职校生也“可爱”、“可教” 教师观——具“双师素质”的“教练”才是合格教师 教学观——“做中学”、“做中教”、“实践中教理论”、“理实一体” 课程观——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实践导向 质量观——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就业,而且可使其职业生涯持续发展 (2)要明白为什么要改? 为什么要改? 为什么要“项目教学”? 为什么要“理实一体”? 多年的“课改”、“教改”多动症已经引发了教师的课改“疲劳症”。 (3)要会使用新教材!转变教学行为和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材”开发出来后,这样的教材如何正确地使用? “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项目课程开发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深入到教材,但是有关项目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不够,许多课改实验学校老师还不知道“项目课程”怎么教? 10. 教师的课改激励机制问题 虽然当前这场与“项目课程”为中心的职教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草根性”,但是在职业院校目前一线教师的“参与度”并不高。 除了观念、方法问题之外,没有一套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是否参与课改,与其薪酬、收入没有关系;课改成果,也与教师职称评定关系不大。 11. 教师的课改时间、精力问题 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专家的作用只能是引领,提供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与开发技术指导。 单由大学教师来开发职教课程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难以理解职教课程理论,也难以把握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准备程度,对工艺层面的知识也知之甚少。 行业专家除提供一些协助外,要他们承担课程开发主体任务也是不现实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