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材评价工具制定》.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教育教材评价工具制定》

《基础教育教材评价工具制定》项目总结第一部分 教材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总体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评价工具制定》项目组 高凌飚执笔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从2000年起,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关键一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过去在我国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学科中心课程将被彻底地重构,课程现代化,以及相应的教材多样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面对即将出现的教材多样化局面,如何科学地分析评价教材的质量,鉴定教材的价值和可用性、适用范围和对象,以便对教材的推广、选择和使用做出科学的决策,这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师以至学生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建国以来,由于长期实行“一纲一本”制度,我国不存在教材的比较、选用以至评价的问题,因此尽管对教材的质量一直非常重视,但一直都没有对教材进行过系统的分析评价。1980年代中期,随着“一纲多本”改革的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教材评审的制度。但是由于缺乏研究基础,教材评审的方法基本上是经验性的。同时由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念仍然主导着教材评审者的思想,在评审中过分强调知识的准确性和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加上过分强调教材与教学大纲应完全保持一致,使教材评价实际上成为教材科学性和是否符合大纲要求的审查,而不是基于某种教育理念对教材的质量进行分析评价。这样的审查制度导致各种版本教材的雷同,成为所谓的“多本”化现象,而不是新课程提倡的教材多样化。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育部在研究制定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决定成立《基础教育教材评价工具制定》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通过研究明确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教材评价的目的,确定分析评价的标准或指标体系、模型与程序,评价结果的用途与呈现方式,在这基础上进一步研制相应的教材分析评价工具。 项目组于2000年7月成立,负责人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高凌飚,项目组成员由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山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广东省教育厅教材编审室、福建泉州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的教授、研究员和特级教师组成,主要有陈佳民教授、陈云烽教授、何安平教授、刘电芝教授、李文郁编审、邵启聪特级教师、蔡盛铁特级教师、张廷凯副研究员、丁朝蓬副研究员、任长松副研究员、陶力沛副教授、钱扬义副教授、张祥镛副教授、邝丽湛副教授、黄牧航副教授、张哲江副教授、许洁英副教授、杨志武副教授、陈业好副教授、庄兆声博士、余进利博士,等等。 从2000年7月开始,项目组召开了多次工作研讨会,与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进行了两次讨论交流,两次到深圳南山区和珠海香州区进行大规模调研,部分成员在重庆和北京进行调研。通过深入研究国外课程和教材评价的理论和经验,认真回顾我国以前教材审查的经验,并在调研的基础上,项目组提出了教材分析评价的框架模型,初步拟出中小学16个学科的教材分析评价的标准并设计了相应的工具,编制了向学生、教师和教研人员收集对教材反馈意见的调查问卷,测量教师教学观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量表。2002年1-3月,在教育部领导的支持和各实验区的配合下,项目组在深圳、长沙、鹿泉、贵阳、南宁、海口、厦门、高密、柳州、青岛、大连等11个国家级实验区对12个学科的23种实验教材进行了初步试评,在2002年7月全国教材研讨会上项目组就试评结果做了报告。项目组的报告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会后项目组又于2002年10月对评价的框架和工具做了必要的修订,并于2003年8月高中教材工作会议向大会报告,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实践证明,项目组制定的教材分析评价方案和工具是有效、可信和可行的,可以这一方案为基础开展教材质量的跟踪分析评价工作。 下面汇报项目组的研究成果和所制定的各学科教材评价工具。 一、教材评价的理论框架 1、关于教材的理念 本项目的任务是制定教材评价工具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案,由于教材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变化和拓展,从单纯的教科书,到教材系列,包括各种配合教科书使用的印刷资料、多媒体音像资料,到最近出现的网上教材等等。教材评价理应包括上述所有教学资源材料,但是,由于各种印刷的和多媒体的配套材料数量如此之大,一个项目组在一段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对它们全部进行评价。必须对教材的概念做一个限定,使本项目的研究有一个明确、现实的范围。根据我国的实际,教科书在普通教师的心目中是国家课程的具体体现,实际上起到一种引导教师去落实国家课程、将课程标准与实际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的桥梁作用,对中小学教学有重大的影响。从这一实际出发,本项目所研究的教材仅限于教科书,教材评价指对教科书进行评价。 要进行教材评价,必须对教材进行定位,回答教材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教材,它有什么功能,在教学中扮演什么角色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