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建兰菌根的显微结构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野生建兰菌根的显微结构特征

维普资讯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年3月第 l9卷第 1期 J~rrud Guan~houLnJv~ ity0fTraditionalCbmeseMedicine March2002.V0I.19.No 1 文章编号:1007—3213 (2002】01—0060—03 野生建兰菌根的显微结构特征 潘超美 , 陈汝民 , 叶度生 (1.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N-m植物与中药鉴定教研室,广州510105;2.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国兰研究中心,广州510630) 摘要:【目的1探讨兰科植物茵根的彤态解剖特征,了解内生真菌与兰科植物共生的方式 方【法1野生建兰采自粤北山区, 样品采用Tr.,par~Blue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根的内部结构,并计算兰根中的细胞感染率。 【结果】茼根真酋由根被 和外皮层侵八到皮层薄壁组织,在皮层薄壁细胞内形成茵丝目,并扩展成一定的感染区域。部分皮层细胞内的酋韭目已被 消解吸收,茵丝体呈同块状。【结论】野生建兰具有典型的兰许茵根构违。茵根真菌只感染皮层薄壁细胞,而不憧粢动表皮 细胞内部和中部的维管柱 兰科植物通过消解胞 内菌丝团而摄取齐分。 关键词:建兰/解剖学和组织学; 中药鉴定 中圄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建兰 (~mbidiumem lima)为兰科兰属多年 1 材料 与方法 生草本植物,又名秋兰。我国是建兰的原产地,品 野生建兰 C ensgolaun于 1997~1998年分别 种繁多,分布较广,资源非常丰富,人工栽培已有 采集于广东始兴、新丰、南雄等地 。将当天采集回 悠久历史。其叶、花、根人药 ,性平,味辛.无 来的新鲜野生建兰的根用 自来水冲洗干净,选取形 毒;具有养阴清热、凉血、理气宽中、利湿、开胃 成菌根的新生营养根切成 1clTI长的小段,迅速用 解郁、明目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劳力咳嗽、肺痈、 FAA固定液固定之,带回实验室后,徒手切片,用 肠风、淋病、吐血、咯血、白浊、白带 、跌打损 Tm:,enBla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感 伤、疮毒痈肿、青盲内障等症_]j。 染率的估算按30个视野中感染细胞的数 目与所有 在 自然条件下,兰科植物根系与土壤中的菌根 视野中细胞总数的比值计算,取平均值。即感染率 真菌形成较特殊的内生菌根类型。自19世纪兰科 P=(N3o十视野中感染细胞总数/Ⅳ30个视野中细胞总数)×l00c 植物的菌根关系得到证实以来,许多学者相继开展 了对兰科菌根真菌刺激兰科植物种子萌芽的自然机 2 观察结果 制以及它们的共生系统的研究,探讨菌根真菌在兰 从所收集的样品的外部形态显示,根系感染了 科植物的整个生长时期所起的作用,试图解决在栽 菌根真菌较多的建兰植株,叶片上病斑较少.叶色 培上兰科种子的萌发难和生长缓慢等问题_2j。由于 浓绿,尤其是感染率较高的植株,分蘖较多,叶片 菌根真菌在兰科植物生活史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度达56cm,宽2.3cm (表 1)。兰科菌根真菌多 因此利用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在营养上的平衡关 数侵染在植株的根段距离根尖3~18一 的根毛区, 系 促进兰科植物的生长发育,这对某些名贵兰科 而根尖伸长区则很少被感染 较嫩、新出的根也很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存和促进资源再生是一个很有发 少被真菌感染,被真菌感染的多在老根段 ,所有被 展前景的措施。为了寻找能与兰科植物形成 良好共 检测的老根几乎 100%都受过真菌的感染。通过组 生关系的真菌菌株,我们对产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