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时代的隐私困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位时代的隐私困境

數位時代的隱私困境 數位時代的隱私困境 吳懷義/華梵大學哲學系兼任講師 Email:da3ton@ 壹、前 言 倘若提及隱私遭受侵害,現今普遍聯想到的手段就是以法律進行保護,且多 提高至憲法基本人權層次論之,但實際的保護成效卻極其有限,個人或群體之隱 私仍不斷遭逢侵擾,且難有合理的補償。本篇論文無意探討立法技術問題,而是 要追問現代人的隱私為何難以循法律手段予以解決。除了隱私概念本身的特性使 然之外,筆者認為造成隱私被無情揭露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資訊運用的範圍日 廣;二是電子科技的長足進步;三是價值之間的尖銳對立,而這三大因素皆因數 位時代的來臨而更顯複雜。因此,本篇將先針對隱私概念進行討論,而後再就數 位時代的特徵予以分析,最後針對隱私保護的時代困境加以說明。 貳、隱私概念的特性 隱私的內容為何,依個別主體的認知而有所不同。正因為如此,所以任何人 難以透過相對客觀的外顯標準,來判斷他人的隱私界線。即使是同一主體,有時 也因情境的不同,對隱私是否遭受侵犯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因此,缺乏內容的齊 一性,正是講究普遍性的法律,在隱私保護上面臨的最大難題。 國外普遍將隱私視為基本人權的一環,因而早已提出一些判斷的標準,例如 早在 1890 年,Samuel D. Warren與Louis D. Brandeis兩位美國學者,即提出「不受 干擾的權利」(the right to be let alone)1做為隱私保護的界線。這也是一般人對隱 私權最素樸的認知,但此定義無法面對足供外界認知的隱私界線及情境游移的問 題。 到了 1960 年更有法學家Dean William Prosser提出下列四項侵犯隱私的標準: 2 一、侵入:意指以高度冒犯性的態度,侵犯被害人(肉體或其他方面)之獨立性。 例如記者闖入病患的病房,在其抗議下仍強行拍攝照片。 1參:<網絡社會的資訊隱私權保護> 劉靜怡 2參:Ellen Alderman Caroline Kennedy, The Right to Privacy.《隱私的權利》,吳懿婷譯,頁208-209 商周,2001 。 41 「專業倫理與公民社會」學術研討會 二、掲露私人事務:意指以高度冒犯性的態度公開與大眾無關的私人事務。即使 所揭露的訊息屬實,揭露者仍將因造成傷害而負法律責任。 三、影射:意指以傷害性手法形容他人。例如使用某人的照片來說明一則戀童癖 的新聞報導,即使文中並未明確說明這個人是否被指控這項罪名。 四、盜用:意指未經許可,即利用他人姓名或特徵獲得不當利益。例如未經許可, 即利用運動明星的照片做為商業的宣傳。 以當前的法律見解,似乎只有前兩項是屬於隱私權的範圍。第一項經常內含 「私人空間」的概念,意指純屬個人範圍,與他人和社會無關的空間,這是西方 傳統下的概念。西方在過去,住家房屋原本是社交與商業辦公之處,幾乎無隱私 可言。但是到了近代資本主義社會,住家與營業場所分開,社交也移到了酒館飯 店等公共領域,住家的功能變成教養子女與親情交流的「家庭」,而且在對抗君 主專制的過程中,住家逐漸被視為君權不能及的個人堡壘,並且由之建立了一整 套「公/私」領域劃分的概念。3 但嚴格來說,「私人空間」和「社會空間」其實是相互定義,互為前提的, 換言之,並沒有先天、純粹的「私人空間」。如果一定要獲得一個區分的標準, 那只能是主觀的標準,住家神聖不可侵犯的隱私權,就是在西方傳統下「約定俗 成」所設定的主觀標準。但以美國實際的案例來看,以侵入為由的隱私權訴訟, 未必能夠勝訴,原因就在於不同的情境下,物理空間究竟能否被個人界定為「私 人空間」。 其次,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