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亚洲超越“ 近代” - 江苏省社科联
“全球本土化”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编者按 所谓“全球化本土化”(glocalization)由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本土化(localiza⁃
tion)两个词组合而成,意为从全球角度思考,进行本土化的实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
中叶,中国分别经历了导入西方近代知识的历史,是为“西学东渐”;学习日本化西学知识的
历史,此乃“东学入中”;还有“借鉴苏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学习外国知识,并非
简单移植和模仿,而是伴随具有主体性的活动,或改写,或创新。就此而言,中国的近代史是
全球史的一部分,从中国的近代可以反观全球范围的近代进程。本刊将持续刊载讨论涉及
“全球本土化”问题的论文,期冀从实证研究和方法辨析的角度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化。
在亚洲超越 “近代 ”?
——一个批评性的回顾
孙 江
内容提要 在讨论亚洲问题时,竹内好的“近代超克”(overcoming modernity)话语广受国际学界关
注,论者试图从中挖掘出有助于解决后现代问题的思想性要素。本文在分析竹内好战争认识及其所依托的
语境后指出,竹内好“近代超克”话语具有反历史倾向,他之所以缠绵其中,乃是因为对战争责任归属表现出
思想的暧昧。
关键词 竹内好 近代超克 亚洲主义 战争认识
孙 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210023
上世纪末,当历史行将翻开新的一页之时,“亚洲”、“东亚”、“东北亚”等突然成为学界的热门话
题,众声喧哗中隐隐寄托着论者的期待:亚洲各国尽快解开历史魔咒,建构跨越民族-国家(nation-
state)藩篱的地域性整合体。然而,2012年夏,时针倒转,中日、韩日之间围绕岛屿领土归属发生激烈
冲突,十余年过去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仍是同一本旧书,所谓亚洲话语不过是一场各说各话的能指游
戏。德国历史学家科塞雷克(ReinhartKoselleck)在《批评与危机》一书中曾解释“批评”(kritik)与“危
机”(krise)的语义,指出这两个词具有同样的古希腊语(判断、裁判)和拉丁语(分开、筛)来源,意为甄
本文得到“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学术项目资助。
江苏社会科学2016/3 · ·
165
在亚洲超越“近代”?
[1]
别、判断和决定 。如果说,亚洲话语的兴起蕴含了全球化时代所带来的“危机”——民族-国家的藩篱
到底是松动了还是强固了,那么对该话语语义加以甄别、梳理乃至批评,或可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推
导出未来的可能性。
一、竹内好话语
在围绕亚洲话语的讨论中,被置于中心位置的是竹内好。竹内好(1910-1977)毕业于日本东京帝
国大学支那学科,1934年因不满日本“支那学”、“汉学”脱离现实而与友人武田泰淳等组建“中国文学
研究会”,介绍同时代的中国文学。战争末期(1944年5月),竹内好应征入伍,远赴中国战场,最后在
湖南岳阳迎来了日本战败投降。战后,竹内好活跃于评论界,一度任东京都立大学教授,1960年5月
因反对美军基地的“安保”斗争夭折,竹内好愤而辞去教职。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竹内好出于对两
国如此简单地实现政治和解之不满,宣布放弃中国研究,从公众视线中隐身而去。
在日本中国学界,除去鲁迅著作的译者和研究者身份外,竹内好称不上学者,几乎没有任何学术
地位;即使作为评论家,竹内好也算不上出色,因为无论是战时还是战后,他对中国的判断都悖离实
际。尽管如此,竹内好比同时代的任何一位中国研究者和评论家都更受关注,获致来自“左”、“右”不
同立场的论者的赞词。竹内好去世后,因1965年“教科书事件”而与日本政府长期对质法庭的历史学
家家永三郎回忆竹内好曾写信对自己表示过支持:“对你的英明决断表示敬意,有只手单撑倾覆大厦
[2]
之气概。”立场歧义的右翼评论家苇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