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原茎沤制过程原理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麻原茎沤制过程原理分析

第 4期 黑龙江纺织 № .4 2012年 l2月 HEIL0NGJIANG TEXTILE Dec.,2Ol2 亚麻原茎沤制过程原理分析 陈 燕 (黑龙江省纺织工业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分析了亚麻生物沤麻过程的机理、参与沤麻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的种类及其内在联系,为探讨亚麻生物沤麻过程中 如何提高沤制后纤维的品质和提高纤维的可纺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亚麻;f区麻;原理分析 附球菌在茎表面形成菌落,其乌黑的子实体非常显 1 前 言 眼。 亚麻是植物纤维中的高档、稀有资源,近 30年 由于温度不高和缺乏糖分,阻碍了细菌和类酵 来,全世界亚麻纤维的使用量始终没有超过人类使 母真菌的发育。尽管如此 ,在雨露沤麻的整个过程 用各种纤维总量的2%。 中,仍有6种酵母菌和 18种细菌参与其中。 亚麻原茎从地里收获后要经过沤制变为干茎 酵母菌中,粘红酵母菌(Rhodtorulamucilaginosa) 后,才能在亚麻原料加工厂生产出纺纱用的亚麻纤 达 55%,而细菌中有 8种属于假单孢菌属 (Pseu— 维,这一沤制过程分为雨露沤麻和温水沤麻两种。而 domonas)。 无论是雨露沤麻还是温水沤麻,其工艺过程都是由 上述真菌及6种酵母菌中的2种和 18种细菌 特定的微生物区系的生长、繁育,并与亚麻原茎中的 中的 l0种都具有合成果胶溶解酶的能力。显然,这 各种非纤维成份的作用过程完成的。 些微生物参与了亚麻原茎雨露脱胶的过程,而其余 因此,分析研究亚麻生物沤麻过程的机理和参 的则都是对脱胶过程无实质性作用的伴生微生物。 与沤麻过程中的微生物区系种类及其内在联系,对 上述脱胶过程要经历20天~30天。 探讨亚麻生物沤麻过程中如何提高沤制后纤维的品 雨露沤麻工艺生产的亚麻打成麻具有以下特 质和可纺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性 : (1)麻束的主体颜色是银灰色或黑灰色,这主要 2 雨露沤麻工艺原理 是稻紫附球菌乌黑的子实体和禾黑芽枝菌绿色的绒 雨露沤麻时,铺在地上的原茎被雨露浸湿,在空 毛层联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用雨露麻原料生产 自度 气 自然流通和环境温度不高的条件下,一些真菌开 较高的亚麻纱时,由于亚麻粗纱化学脱胶加工时对 始在亚麻原茎上发育,主要有: 附着于纤维上的、由这些死亡微生物形成的色素去 侧茁菌(Pullulariapullulans); 除的不是很彻底,因此会出现较大的色差。 禾黑芽枝菌(Cladosporiumherbaram); (2)雨露麻纤维中残存果胶质的化学组成与温 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tennis); 水麻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差别是可溶性果胶和不 稻紫附球菌(Eppicoccumpurpurascens)。 可溶性果胶所含的比例不同,这是不同种类真菌脱 其中,侧茁菌生长在茎的皮层里,禾黑芽枝菌在 胶的特征。这一特征在亚麻纤维染整工艺中表现为 茎上形成黄绿色或深绿色的绒毛层,细交链孢菌在 雨露麻织物染色时,染料的上染率和染色牢度略低 皮层薄壁组织中生长出无色弯曲的念珠状物,稻紫 于温水麻织物。 收稿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