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国小9 5 学年中外历史古蹟报告_1.DOC

公馆国小9 5 学年中外历史古蹟报告_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馆国小9 5 学年中外历史古蹟报告_1

公館國小9 5 學年中外歷史古蹟報告 主題: 西門紅樓 學校:公館國小 指導老師:莊臆鈴 學生姓名:游雅婷 西門紅樓簡介 西門紅樓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成都路上,緊鄰西門町徒步區。共兩層高的這棟紅磚洋樓為1908年所建的台灣三級古蹟,而該古蹟建築最獨特地方,就是其外觀為每正立面8m。也因此,該建物於日治時期通常被稱為八角堂八角堂主建築體後面連接著的是十字型外觀的一樓磚造樓房,而結構不太相似的這兩棟建物合稱西門市場,紅樓則為市場入口。日治晚期,該市場範圍拓展到周圍成都路,西寧南路,內江街圍成的梯形區域,並維持此一格局至今。戰後,接收八角堂的滬商業者因建築的紅磚外觀,改名為「紅樓劇場」,1963年後,紅樓劇場改映電影,因此又被稱為「紅樓戲院」或簡稱「紅樓」。1997年,台灣內政部將紅樓列入第三級古蹟,定名為西門紅樓。西門紅樓現由台北市地方政府以「官辦民營」方式委由民間經營,為知名的小型藝文表演場所。西門紅樓.九十幾年的歷史了... 1880年代以前 它是一個「夜都市」,是一個公墓,有一條大水溝,和一片蕃薯 田。白天,偶爾會有牧童放牧,入夜後,人跡罕至。 1896年 西門紅樓為一座臺北西門外先設立木造簡單的市場。在今長沙街二段處興建興起街市場,這是台灣的第一個新市場。 1908年 由近藤十郎設計,紅樓開始興建(其設計還包括台大醫院以及建國中學紅樓),因建築的特殊形狀,被稱為八角樓。 1935年 台灣博覽會,八角紅樓也是會場之一。 1951年 上海人,投入資金在西門町經營百貨公司等行業,也租下「紅樓」作為說書場,經營說書、對口相聲、(表演南北雜耍),是當時聞名的文化場域。 1956年增設「紅樓劇場」,轉變為越劇演出場地,同時越劇也為紅樓帶來大批的人潮,擁有它歌舞升平、絢爛的光輝歲月。 1960年代 中華商場(八棟)竣工,西門町成為全國的商業娛樂中心,西門町其他的戲院陸續開業,設備聲光是改建的紅樓無法相比。 1970年代 西門町逐漸沒落紅樓逐漸遭人遺忘。 1980年代 台北市都市發展東移,做為西區商業核心的「西門町」由盛而衰銳氣盡褪,紅樓閒置。 1997年 紅樓正式公告為三級古蹟修護規劃為「電影博物館」,準備官辦民營,映演另類電影。 2001年 紅樓劇場由台北市文化局設定規劃成立為「說唱藝術」中心。 2002年3月 台北市文化局以「零預算」委外經營,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接下「紅樓劇場古蹟再造」之重任。 2002年7月3日 紅樓劇場風華再現,重新開幕。 參考資料 .tw/ 心 得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