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纵坡度、纵坡长度限制、合成坡度、 纵坡度之设计实例.PDF

六、纵坡度、纵坡长度限制、合成坡度、 纵坡度之设计实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纵坡度、纵坡长度限制、合成坡度、 纵坡度之设计实例

六、縱坡度、縱坡長度限制、合成坡 度、 縱坡度之設計實例 B.3.10 縱坡度 ◎最小縱坡度0.3~0.5% 設置緣石路段,開挖路段考慮排水之縱坡 ◎最大縱坡度Gmax 依設計速率之規定(最大值、標準值)而異,但 冰雪地區≤8% 、多雨地區≤10% 。另隧道縱坡 度,長隧道需機械通風2% 、短隧道無機械通 風3% B.3.11 縱坡長度限制 ※設計載重車輛上坡容許速差(=平均行駛速率 - 設計載重車輛速率) ,小於15 kph 並不得大 於25 kph ※速差15 kph 與25 kph 之上坡長度為縱坡臨界 長L0 與縱坡限制長Li ※馬力載重比=10 馬力/噸(P /T)載重車輛之減速 s 與加速性能曲線(與日本略同) ※連續坡之坡長應按車輛之爬坡性能曲線決 定,若V ≤50 kph ,宜以Σ(L /L ) ≤ 1 設計之 d j k B.3.12 爬坡車道 ◎ 參閱部頒規範之規定。(雙向雙車道公路容量甚 易受上坡影響,另亦應考慮超車視距) B.3.13 合成坡度 ◎ 合成坡度最大值規定 超高百分數E(%)與縱坡度G(%)所構成之合成坡 度 I(%)( I G 2 =+E 2 ) ,依設計速率之規定而 異,但冰雪地區≤10% 、多雨地區≤12% 。 B.3.14 豎曲線 ◎ 豎曲線最短長度(Lv)之規定 ※Lv = KΔG ,其中K 為豎曲線參數(m/%) ,ΔG 為相臨縱坡度百分數之代數差絕對值(%) ※豎曲線之最短長度(見下節詳細公式推導) 1. 凸型豎曲線 2 S ΔG L KΔG v 2 200( h1 + h2 ) 其中 值係以停車視距 之標準值與最小 K S 值代入公式而得視點高度 ,目 ( h1 = 1.05 m 標物高h = 0.15 m) 2 2. 凹型豎曲線 2 S ΔG L KΔG v 200(h +S tanα) 其中 值係以停車視距 之標準值與最小 K S 值代入公式而得 車燈高度 ,光幅 ( h = 0.6 m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