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带电粒子间完备电力作用理论的实验证实 肖军 按照完备电力公式
关于带电粒子间完备电力作用理论的实验证实
肖军
按照完备电力公式[1],两个质量分别为、的带电粒子间的电场作用力及电场作用势能分别为
, (1)
(2)
其中
; (3)
、分别是两粒子所带的电荷;是光速;是单位电荷;是普朗克常数;是两粒子的动能。若取N为电力的单位,fm为作用距离的单位,MeV为电力作用势能的单位。(1)、(2)两式则可写成形式为
(N) (4)
(MeV) (5)
其中
(fm) (6)
表1是由(6)式计算时的质子—质子、质子—电子、电子—电子作用系统的值。将表中的分别代入(4)式,就可得到
表1
质子—质子 质子—电子 电子—电子 (fm) 1 -1 1 1、质子与质子间电场作用力及作用势能分别为
(N) (7)
(MeV) (8)
2、质子与电子间电场作用力及作用势能分别为
(N) (9)
(MeV) (10)
3、电子与电子间电场作用力及作用势能分别为
(11)
(12)
图1是由(11)式绘制的两电子间电力作用的关系曲线。
图1 两电子间电力作用的关系曲线
从图1看出,当两电子之间的作用距离小于1013费米时,两电子之间的斥力作用变成了引力作用,此时两电子因引力的作用而成对。电子成对对产生超导具有重要作用,在BCS理论中,超导的产生要经过两个基本的过程:(1)电子通过某种吸引相互作用形成配对;(2)配对的电子相位发生相干凝聚,形成超导。所谓配对,是指费米面附近的电子两两形成束缚态。配对是产生超导的先决条件,这是因为电子配对之后具有玻色子的特征,消除了费米统计导致的电子之间的有效排斥,有利于发生相位相干,凝聚到一种超流状态。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超导体中都证明存在电子配对,这是证实(4)式成立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4、如果把中子带有的电荷看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又可得到中子与质子间的电场作用力及电场作用势能分别是
(13)
(14)
中子与中子间的电场作用力及电力作用势能分别是
(15)
(16)
图2是由(15)式绘制的两中子间电力作用的关系曲线。
图2 中子与中子间电力与作用距离关系曲线
从图2看出,当两中子间的作用距离小于约1.4fm两中子间作用1.4~2.4) fm时,两中子间为电场斥力作用。当作用距离大于约2.4 fm时,两中子间存在有电场吸引力作用,这个吸引力类似于范德瓦耳斯吸引力,但它不是范德瓦耳斯力,范德瓦耳斯力是普遍存在于分子或原子之间的一种吸引力,它与成正比,作用距离的量级为105 fm。而两中子间存在的电场吸引力作用在作用距离为107fm处也可以观测到。
由(15)式易计算出,当两中子相距时,中子与中子间存在有电场吸引力为
(N) (17)
这个力作用在半径为截面上的压强为
(18)
这相当于1个大气压的压力。这个压力用库仑的静电作用理论是不会得到的。
1948年,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卡西米尔(Hendrik Casimir)提出,真空中两中性(不帶电)的平行金属板间存在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只有当两平行金属板间的距离在亚微米尺度上时,才可以被检测到,并称其为卡西米尔效应。实验证实,在10纳米距离上,卡西米尔效应能产生1个大气压的压力,这与上面由完备电场作用力公式得到的(18)式结果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肖军. 统一场及动体电磁理论[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
XIAO J. The electromagnetism theory of unified field and moving body[M]. Harbi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ess, 2008. (in Chinese)
[2] 甄长荫. 近代物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7.
ZHEN C Y. Modern physics[M]. Bei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1987. (in Chinese)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