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季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护常识
夏季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识
一、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多为进食不洁食物或有毒物质引起的中毒性疾病,既往轮战部队曾有发生,数十人发病,望引起重视。
1、分类:按致病物质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细菌性食物中毒②化学性食物中毒③有毒动植物中毒④霉变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2、流行病学特点:
(1)有共同的致病食物;
(2)潜伏期短,发病急;
(3)所有病人临床表现相似,消化道症状明显;
(4)一般找不到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关系。
3、发病特点:
(1)中毒食物以病死性畜肉、变质或被污染的肉、蛋、内脏、剩饭菜、凉拌菜和水产品为主;
(2)
(5)神经系统症状,一般仅有轻度头晕、头痛;
(6)多发生于夏、秋炎热季,要特别注意节日会餐时饮食卫生。
4、治疗
(1)排除未被吸收的毒物
①催吐:可使残留在胃内的毒物迅速排出体外(昏迷者禁用),常用催吐剂有2-4%温盐水,0.5%硫酸铜100-200ml/次或碘酒0.5毫升,加水一杯口服,服至胃内容物全部吐出为止。
②洗胃:越早越彻底,效果越好,对腐蚀性毒物中毒者禁忌洗胃
③导泻与灌肠
(2)保护肠胃道粘膜,减少毒物吸收
应用局部拮抗剂与胃肠道中毒物发生作用,使其毒性降低或变为无毒。常用口服局部拮抗剂有:①通用解毒剂②弱碱性物质:肥皂水、4%氧化镁等③氧化剂如牛奶、生蛋清,甘草绿豆汤等也有一定作用。
(3)促进毒物排泄:增加饮水量或静脉输液以促进毒物排泄。
(4)对症处理:中毒期间出现的脱水、酸中毒、休克等应及时对症治疗。
5、预防措施:
(1)防止污染:集体食堂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品受污染。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有肠道传染病毒者及带菌者要调离。食品安全要把好三关:①食品制作关:对食品生产工厂或临时供应点进行严格的卫生监管,杜绝为赶任务而忽视食品卫生操作、粗制滥造等现象。刀、板、容器生熟要分开。②食品运送关:食品卫生监督部要对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检査,所用各种运输工具必须事先洗刷消毒。根据食品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腐、防雨、防蝇、防尘措施。③食品分发关:分发食品时应尽量采用小包装分发。注意不要使无包装的食品在食用前被脏手及不洁工具污染。
(2)控制细菌繁殖:低温储存食品是预防食物中毒的一项重要措施。食品要煮熟,做好就吃,不存放过久,不得重复利用剩饭、剩菜。
(3)杀灭病原菌:烹调时要充分加热,防止内生外热,熟食品应尽早吃完,防止再污染。餐具要严格消毒。
二、中暑
1、概念:发生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环境中,是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为特征的疾病。
2、分类: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3、诱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环境中,由于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此外,在室温较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也易发生中暑,年老体弱及肥胖者更易发。
4、临床表现:
(1)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症状出现可能与严重体内缺钠和过度通气有关。
(2)热衰竭:表现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增快,肌痉挛、多汗,体温有轻度升高。
(3)热射病:表现为高热(>40℃)和神志障碍,多发生于高温环境,湿度大和无风天气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
5、急救方法: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脱去衣服,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若患者虚脱昏迷时,应掐压人中穴促使其苏醒,服用口服补液盐、人丹或十滴水等。重者送院治疗。
6、预防措施:
(1)加强防暑卫生宣传教育,改善室内通风环境;
(2)改善劳动及工作条件,避免高温高湿时段在室外剧烈活动和长时间暴露阳光;
(3)炎热天气应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适当补充防暑饮料等。
三、淹溺
1、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
2、临床表现:
(1)有头痛或视觉障碍、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2)皮肤发绀、颜面肿胀、球结膜充血、口鼻充满泡沫或泥污,烦躁不安、抽搐、昏迷,呼吸表浅、急促或停止。
3、急救措施
(1)见到溺水的人应立即呼救寻求帮助并设法将其安全地打捞上岸;
(2)迅速松解其腰带,清除口鼻淤泥、污水;如牙关紧闭,可向下推下颌使之张口,救护者一腿跪下,另一腿前屈,将溺水者俯放膝上,呈头低位并不断在背后按压、拍击,使肺内积水排出;
(3)按上述步骤处理后,不论排水多少,应立刻改变患者体位,使其平卧于空气流通处,用纱布或干净布帕清理口腔,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搏者,加用体外心脏按压,直到心跳、呼吸恢复;
(4)昏迷、休克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