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噬菌体.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和噬菌体

四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原核生物病毒 植物病毒 人类和脊椎病毒 昆虫病毒 噬菌体 噬菌体(phage,bacteriophage)即原核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bacteriophage),噬放线菌体(actinophage)噬蓝细菌体(cyanophage)等。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原核有原核生物的地方就有相应的噬菌体。 噬菌体 噬菌体种类 主要为六种主要形态 ①A型,dsDNA,蝌蚪状,收缩性尾 ②B型,dsDNA,蝌蚪状,非收缩性尾 ③C型,dsDNA,非收缩性尾 ④D型,ssDNA,球状,无尾,大顶衣壳粒⑤E型,ssRNA,球状,无尾,小顶衣壳粒⑥F型,ssDNA,丝状,五头尾 噬菌体构造 1.噬菌体的繁殖  一个典型的噬菌体的侵染细菌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染阶段、增殖阶段和成熟阶段。 感染阶段 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的第一步是“吸附”,即噬菌体的尾部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进行“侵入”。噬菌体先通过溶菌酶的作用在细菌的细胞壁上打开一个缺口,尾鞘像肌动球蛋白的作用一样收缩,露出尾轴,伸入细胞壁内,如同注射器的注射动作,噬菌体只把头部的DNA注入细菌的细胞内,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壁外,不参与增殖过程。 吸附 吸附于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 吸附于大肠杆菌性毛上的噬菌体 (2)侵入(penetration) 侵入又称病毒内化,它是一个病毒吸附后几乎立即发生,依赖于能量。? 不同的病毒-宿主系统的病毒侵入机制不同。 ????T4通过尾丝吸附于宿主E.coli 表面。吸附后,由于基板受到构象上的刺激,中央 孔开口,释放溶菌酶并水解部分细胞壁,接着尾鞘蛋白收缩,把尾管插入宿主细胞中。 侵入 通过尾部刺突固着于细胞;? 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细胞壁产生小孔;? 尾鞘收缩,核酸通过中空的尾管压入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 增殖阶段: 噬菌体DNA进入细菌细胞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细菌的DNA合成停止,酶的合成也受到阻抑,噬菌体逐渐控制了细胞的代谢。噬菌体巧妙地利用寄主(细菌)细胞的“机器”,大量地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并形成完整的噬菌体颗粒。噬菌体的形成是借助于细菌细胞的代谢机构,由本身的核酸物质操纵的。 据观察,当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细菌的细胞质里很快便充满了DNA细丝,十分左右开始出现完整的多角形头部结构。噬菌体成熟时,这些DNA高分子聚缩成多角体,头部蛋白质通过排列和结晶过程,把多角形DNA聚缩体包围,然后头部和尾部相互吻合,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成熟阶段 噬菌体成熟后,在潜伏后期,溶解寄主细胞壁的溶菌酶逐渐增加,促使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感染细胞,可以直接看到细胞的裂解现象。T2噬菌体在37 ℃下大约只需四十分就可以产生100~3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后,又去侵染邻近的细菌细胞,产生子二代噬菌体。 释放 众多的溶菌酶,最终因外在的原因而导致细胞破裂的现象称之为自外裂解(Lysis from without)。 自外裂解是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的裂解方式。? 平均每一个宿主细胞裂解后所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称作裂解量(burst size)。 ?????丝状噬菌体(如M13或fd)不杀死细胞,子代毒粒以分泌方式不断从受染细胞中释放,并同时完成毒 粒的组装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 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边缘和透明度的负菌落称噬菌斑。可用作噬菌体的鉴定指标,也可用于纯种分离和计数。 效价(滴度Title)-------是微生物或其产物、抗原与抗体等活性 高低的标志。 噬菌体效价--------指噬菌体的浓度,即每毫升样品含噬菌体的个数。通常是在含敏感菌的平板上形成噬菌斑进行噬菌体的计数,以每毫升中含有的噬菌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ml或pfu/ml)表示其效价。 噬菌体效价测定法 一. 点滴法 1. 将指定之寄主细菌以液体培养法于适当温度下培养,一般培养16~24小时。 2. 取300 μl 寄主细菌悬浮液加入5 ml 冷却至45℃的0.7﹪琼脂培养基中,均匀混合后立即平铺于已凝固的1.8﹪琼脂培养基上,并静置30分钟以上使其凝固。 3. 以1% peptone为稀释液,将噬菌体原液做10倍序列稀释,一般稀释至107倍即可。 4. 将平板划分为八个区域,以pipetman取不同稀释倍数之噬菌体稀释液各 1 μl,分别接种于不同的区域上。 5. 将平板置于适合的温度下,一般培养8~24小时,待溶菌斑产生后观察并计算其数目。一般噬菌体浓度太高的区域会融合成一个大的溶菌斑,而浓度适中的区域会形成肉眼可观察的溶菌斑。 6. 噬菌体效价 (pfu/ml)=溶菌斑数×稀释倍数×取样量折算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