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形态的历史性跨越 - Stadtkultur International eV.PDF

居住形态的历史性跨越 - Stadtkultur International eV.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居住形态的历史性跨越 - Stadtkultur International eV

庄裕光 庄裕光 居住形态的历史性跨越 ——四川红原藏族新村规划 一 游牧数千年,牧民盼安居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着鞭向四方,百鸟齐飞翔。 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家乡。 这首“草原牧歌”人们耳熟能详,从内蒙大草原到青藏牧区,从红 原大草地到云南中甸,凡有牧民的地方,人人都会哼唱。 辽阔草原,碧蓝天空,矫健的牧民似骏马在草原奔腾,像雄鹰在天 空翱翔;夜幕降临,牛羊归圈,帐篷炊烟袅袅。这幅草原风情画在画 家和诗人笔下令人神往,却仅仅是草原生活的表象,牧民们不能为保 存“诗意”的画面而与现代文明脱节。 从原始的狩猎守株待兔到懂得家畜饲养,逐水草而居,是人类历史 上的一大进步。日出放牧,日落收圈,牧民伴牲畜住帐篷的生活习惯已 延续数千年。由于远离现代文明较集中的城镇,年老体弱者生病得不 到及时救治,往往酿成大患;学龄儿童因常年流动于草原没有就学的机 会,导致牧区的文盲比例高于定居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 牧区建设,针对牧民流动较大的特点,先后派出“流动医院”、“流动 图书馆”、“乌兰牧骑宣传队”和“马背学校”等,让不少牧区的健康 和文化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四川西北部高原,海拔高,气候异 常,牧区面积大,人口分散,要全面照顾,极其困难。老人盼安定,青 少年渴望知识,渴望了解草原以外的世界。新一代牧民急需与现代社会 接轨。 二 自发围聚落 中央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后城乡建设都有了很大的 牧民的帐篷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也开始了新的建设。上世纪90年代后期,红 原县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牧民已有自发定居的行动。但因缺乏规划,没 有公共设施,用水靠机压井,如厕必须去公共厕所,严冬时节,老弱儿 童极不方便。 三 规划建新村 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决定因势利导,为常年漂泊在草原的牧民兴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