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社区化的实践与反思-从高雄经验谈起 - 南台湾最好的私立 .DOCVIP

社会福利社区化的实践与反思-从高雄经验谈起 - 南台湾最好的私立 .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福利社区化的实践与反思-从高雄经验谈起 - 南台湾最好的私立

社會福利社區化的實踐與反思-從高雄經驗談起 卓春英摘要 臺灣從1998年開始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以下簡稱「福利社區化」)實驗方案,試圖在社區中建立福利網絡,以落實服務於基層,已有14年的歷史。「福利社區化」不僅是內政部社會福利獎助作業要點的重點獎助項目,另外,內政部近年來對地方政府的社區發展工作評鑑,也將「福利社區化」列為評鑑重點項目之一,可見福利社區化已成為社政單位社區工作的重點。 本文將,以縣市合併前的高雄縣為主角談論「福利社區化」的推動經驗。縣市合併前的原高雄縣,在內政部的社區發展工作評鑑上,從2001年共獲得6次優等,社會福利績效考核上,社區工作也連續獲得5次特優。福利社區化要落實於社區上,社區培力是主要的機轉,原高雄縣政府如何透過行政部門的聯繫與整合、社區會務財務正常化的輔導、社區組織的活化與培力等策略實踐了福利社區化,而福利社區化在台灣推動年後,尚有哪些有待精進之處,均是本文的重點。 ⊙關鍵詞:福利社區化、社區培力 長榮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兼學務長 壹、前言 台灣的社區工作係1964年由張鴻鈞教授自聯合國引進(李易駿,2002)。1987年台灣解嚴,民間社會力崛起參與公共事務,為推動社區工作,於1991年通過「社區發展工作綱要」, 1995年舉辦「全國社區發展會議」,正式提出「福利社區化」的概念(邱汝娜等,2004),並於1996年通過「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實施要點」,1998年在全台挑選10點試辦「福利社區化」方案,主要以老人福利服務為主,引動老人福利社區化(,20)。從1998年迄今,中央政府分別透過政策及重點計畫引導福利社區化的發展,福利社區化是重點獎助項目,也是評鑑重點項目之一,可見福利社區化在社區工作中的重要。福利社區化是傳統社區工作的轉型,其從以往重視社區內硬體建設、環境清潔維護,轉型為對社區內弱勢人口群的照顧,具體地將社會福利體系建構在社區服務基礎上,針對社區中有需求的對象或弱勢族群,給予周全福利服務之必要性,並有效維護民眾基本福利權,故「福利社區化」可說是社會整體福利服務網絡的社區基層組織(黃志忠,2007)。福利社區化的政策方向值得肯定,也是對高齡少子女化社會趨勢的回應。惟長久以來,台灣的社區存在社區結構老舊與經營觀念陳腐;社區理監事會功能僵化、侷限;社區活動中心因社區人才缺乏與經營能力有待提升而多閒置;基層政治生態的紛擾與糾葛,耗費社區及行政部門的許多能量,使社區失去活力與自主性;社區組織同儕間因為資訊閉塞及缺乏典範而失去相互影響能力,致使社區民眾對社區期待出現落差或誤謬;對於社區的需要缺乏思考;行政能力薄弱等問題(吳麗雪等,2005),因此,福利社區化政策以鼓勵社區提供福利服務的立場下,面臨上述各種問題,勢必需透過社區培力的過程,重塑社區功能,方能提升社區服務績效。而縣市合併前的高雄縣如何配合中央政府推出的各項社區工作政策與計畫執行社區培力,以讓社區發展協會能夠落實「福利社區化」是項政策目標,是本文亟欲探討的。 貳、一、:具體制定「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實施要點」,該要點強調「福利社區化」是「將社會福利體系與社區發展工作充分結合的一種具體措施與工作方法」,其推動的原則包括福利的優先化、整體化、效率化、普及化與團隊化;目的在於透過家庭與社區力量,以結合社區內外資源,並建立社區福利服務網絡,以有效照顧社區內的兒童、少年、婦女、老人、殘障及低收入戶。、:::。。「社會福利社區化」希望透過社區照顧、社區福利措施、社區服務網絡的工作模式,結合社會福利與社區發展體系,整合正式、非正式資源,建立有組織與計畫的福利輸送體系,使民眾可以迅速有效的滿足需求。:。、社區培力 台灣從1994年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這十多年來,運作的主體間常處於「由上而下」(top-down)及「由下而上」(bottom-up)的兩種關係中。由於政策與資源的誘導,以及在政府與民間組織的關係上,愈來愈強調由下而上的社區自主精神、重視各種非營利組織或自願部門的功能角色,也欲建立政府與民間之間新的夥伴關係下,社區又是在地的福利服務輸送主要單位,故在協助社區扮演福利服務輸送的角色上,就必須導入培力的概念。什麼是培力(empowerment)?其源於1960年代意識型態與1970年代自助觀(self-help)的社會運動,在發展初期被解釋為授權(delegation),即「授權給某人採取行動」(王文美,2001)。此外,「培力」是一種循環的學習過程,可以喚起共識、增進知識,協助原本無能力的人或組織,使其有能力且願意進行自主行動。 培力可以歸納為個人層面的自我培力、組織層面的員工培力、集體層面的社區培力(community empowerment)等,培力觀念應用於社區或地方發展,始於70年代的美國。透過社區培力的能力養成,一方面賦予社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